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 内容分析 1.文本位置《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民风民俗”为专题展开,《古诗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三首诗《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分别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助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将诗人的心情寄托在诗词中。2.教学内容分析识字与写字:会写泣、侯、素、章、盈、脉、栖、鸦7个生字。阅读:背诵古诗。结合传统节日风俗等理解诗歌内涵,有感情诵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口语交际: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风俗文化。3.关系建构:学生已经学习过《清明》等有关节日的诗歌,初步了解了学习古诗的方法。4.资源拓展:拓展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积累,启发感受。拓展古诗,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寒食清明》《望织女》《登高》,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风俗文化,推荐孩子们背诵其他描写月夜的古诗句。 课标分析 识字与写字:1.能够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意思。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3.书写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细节、场景,说出自己的喜爱与憎恶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与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优秀作品的内容和情感。7.扩展阅读面。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学情分析 (1)学生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词,对学习诗词有一定的方法,已经初步学会了正确朗读,把握了朗读节奏;知道利用注释和查字典的方法在弄懂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懂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等。(2)已具备的方法、生活经验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有关儿童的诗孩子们也学了很多,有一定的基础。(3)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时间比较久远,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诗中情境有距离,因此教学中要补充适当的资料,观看有关的视频加深理解。(4)障碍突破措施1.课前引导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课上补充。2.方法引领。出示学习方法:a.了解词人生平及创作背景。b.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翻译古诗。c.抓住关键词、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会写泣、侯、素、章、盈、脉、栖、鸦7个生字,诗歌熟读成诵。2.结合传统节日风俗等理解诗歌内涵,体会诗人情感。3.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风俗文化。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我国的传统风俗文化;2.结合传统节日风俗等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感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