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80161

3 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01-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481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三首,格式,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皎”等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执教时间 ____年 _____月 _____日 前置学习 1.整理学过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摘抄下来。2.读古诗《寒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记录下不懂的地方。3.思考问题:这首诗描写了什么传统节日?关于这个节日,你知道些什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板书:寒食)2.齐读课题。 1.交流传统节日。2.了解寒食节,齐读诗题。 二、理解诗题、走进作者 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2)指名学生说。(3)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课件出示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2.了解作者韩翃。课件出示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3.指名学生读诗。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分享寒食节相关资料。走近诗人,了解写作背景。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2.解释词语。课件出示春城:指春天的京城。御柳:皇城里的柳树。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3.解释诗意。 (1)指名学生说。(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关注重点词语。借助注释,讲述诗意。 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指名学生答。(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