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881246

5.2 土壤的形成——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日期:2024-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2856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训练,优化,课时,必修,2019,土壤
  • cover
5.2 土壤的形成———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土壤的形成受到气候、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区域温度越高、降水越多,土壤有机质分解越快、淋溶作用越强。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局部地区的土壤分布,该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甲土壤逯化严重。据此完成1~3小题。 1.甲土壤的特点是( ) A.质地以砂粒为主 B.有机质分解慢,易积累 C.土壤颜色呈淡灰色 D.蓄水保肥性能差 2.黑钙土因土层上部有腐殖质层、中下部有钙积层而得名。由此推测其分布区的典型植被为( ) A.落叶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温带草甸草原 D.温带荒漠 3.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发现,甲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下降。为扭转该状况,可以( ) A.施用化肥 B.平整土地 C.蓄水保墒 D.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SOC)储量高于大气和生物圈的总和,是陆地碳库的一个主要部分。某科研团队对我国黄土高原西北部的某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采样,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影响。下图为该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图。据此完成4~5小题。 4.该流域各类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特点是( ) A.土壤底层有机碳量相同 B.土壤表层有机碳量差异小 C.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 D.随土壤深度先增加后减少 5.0~10cm土层中,农田有机碳量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增施有机肥 B.种植农作物 C.休耕、间作与轮作 D.平整农田,保水土 野生中国石竹(如图),分布区域很广,也叫洛阳花、洛阳石竹,除华南较热地区外,几乎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它是找金矿直接指示植物。据此完成6~7小题。 6.石竹生长所需的金元素主要来自( ) A.腐殖质 B.大气降水 C.成土母质 D.淋溶作用 7.石竹对该地土壤形成的作用是( ) A.改善土壤形成气候 B.提供土壤矿物养分 C.改变土壤水分状况 D.提供土壤有机物质 土壤水分是地上植被生存最直接的水分来源,对干旱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起主要作用。20—300cm深度是乔灌木根系分布的主要区域。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某研究小组在该过渡带植被分布区选取了Ⅰ-Ⅵ号6个样地,测得不同样地在0-12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如图)。据此完成8~10小题。 8.由图可知( ) A.深层土壤含水量稳定性高于表层 B.土壤从上到下层含水量均值变小 C.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处于较高水平 D.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都一致 9.推测该地植被群落中( ) A.草本为优势种,灌木为伴生种 B.灌木为优势种,草本为伴生种 C.草本为优势种,乔木为伴生种 D.灌木为优势种,乔木为伴生种 10.40—60cm的土壤含水量降低,形成干沙层。干沙层( ) A.阻止水分大量下渗,导致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低 B.减少草本植物吸收深层水分,使深层含水量较高 C.存在地下水毛管作用,使得上层土壤含水量较高 D.阻止水分向上蒸发,导致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颗粒由粗到细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土壤分布具有地带性。据此完成11~12小题。 11.我国东北黑土区,土壤颜色为黑色,主要原因是( ) A.水分含量高 B.空气含量高 C.矿物质含量高 D.有机质含量高 12.下列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最细的是( ) A.砂土 B.壤土 C.黏土 D.砾质土 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在维持土壤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影响土壤环境容量大小的因素有( ) ①土壤污染物含量 ②污染物类型 ③土壤类型 ④土壤温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下列能提高土壤环境容量的措施是( ) A.提高复种指数 B.提高监测技术 C.控制污染物排放 D.改良土壤结构 15.测算土壤环境容量的意义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