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为实例说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空前兴盛,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亚洲、非洲和欧洲,而本课主要采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件:日本派遣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来展现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貌。 本课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内容,讲述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情况,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学习本课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唐朝的进一步认识,完善其知识结构,也更利于学生体会唐朝的盛世局面。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对日本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2.了解唐与新罗的交往,掌握玄奘西行的原因和重要贡献。通过阅读材料(文字、图片等),提高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学习玄奘、鉴真等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唐代开放包容的政策,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理解党和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 遣唐使的影响;玄奘西行与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妖猫传》《唐人街探案2》的宣传海报 教师:大家观察两幅电影海报出。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僧人的原型是谁?为什么把外国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些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文化繁荣,外国纷纷学习唐朝文化,向唐朝输送使节来华学习。那么唐朝时期是如何进行中外交流的?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电影海报,从海报名称说起,引发学生思考:唐朝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唐代经济文化繁荣,所以外国人纷纷学习唐朝文化,然后展示实物图片向学生说明,唐朝的对外交往有哪些代表人物?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 遣唐使 教师:唐朝时期非常繁荣,外国人都纷纷学习唐朝文化,中国与日本的交流就非常频繁。 展示材料: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展示图片:《遣唐使渡海》 教师:从上述材料和图片,你们可以看出日本人为什么要飘洋过海来中国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教师:那么,它是以什么方式来中国的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交往方式:派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学习。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家什么是遣唐使?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遣唐使含义: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展示图片:《遣唐使船》《遣唐使印》 教师:日本遣唐使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时间长: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 (2)次数多:前后达十几次; (3)规模大: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4)素质高: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教师:遣唐使千里迢迢来中国学习文化,这对当时的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遣唐使”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先进技术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师:同时,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