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90263

14.1《促织》课件(共5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62958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1,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导入 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促织 蒲松龄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及结构特色,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2.理解小说结尾“异史氏曰”一段的论述及其作用 3.牢记文言虚词“然”的用法,介宾短语中宾语“之”的省略以及一些课文未加注释而有一定难度的词语或句子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天资聪明,学问深厚,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情,对清初政治黑暗有所认识,但思想比较复杂、矛盾。其身世地位规定了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摇摆于文士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花妖狐媚和畸人异行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在蒲松龄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共短篇小说491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集腋成裘,妄续幽明之录; 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是悲矣。———《聊斋志异·自序》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舍 《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鲁迅 《聊斋志异》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梅女》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便诬人为奸,逼出人命。 四是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如《张诚》写兄弟之爱。 五是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诫。如《曾有于》。 写作背景 清初统治者注意整顿吏治,但不能彻底扫除贪官污吏,更不能消灭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从侧面反映了清初统治者对人民的镇压与剥削。他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封建官吏横行无忌,豪绅恶霸鱼肉乡里,底层人民大众哀告无门的社会面貌,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促织》一文中有所体现。由于清代大兴文学狱,故作者只能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显得隐晦曲折。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在封建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 解题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促织,俗名蟋蟀、蛐蛐,性好斗,后腿粗壮,善于跳跃。唐宋以来 ,从宫中到民间,斗蟋蟀的游戏靡然成风。 促织 猾黠 迂讷 迄今 诣问 爇香 翕辟 遽扑 掭草 不啻 抢呼 藁葬 惙然 觇视 猪鬣 龁敌 俾入 厚赉 蹄躈 xiá nè qì yì ruò xī jù tiàn chì qiāng gǎo chuò chān liè hé bǐ lài qiào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