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老子》四章 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二章 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_____,_____。”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_____”,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概括。 朝闻道,夕死可矣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_____,_____”。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_____”。 吾止也;吾往也 10.《〈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人而不仁;如礼何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 克己复礼为仁 14《〈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5.《增广贤文》有言“知已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_____,_____所讲的道理相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8.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自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9.《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__,_____,_____”,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朝闻道;夕死可矣 2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在《〈论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