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动物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抓住家人与某种动物的相似之处,准确写出家人的特点。 2.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家庭的情感,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家的温暖和乐趣,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要求学生写家里的人,通过把家人想象成某种动物,写出家人最突出、最明显的特点。 教材通过朋友间对话的方式,将自己的家比作“动物园”,家人都变成了各具特点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真观察家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 发现并理解生活中亲人的爱,写出真情实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动物图片或播放动物视频,引出话题“小小‘动物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同时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啊!每一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外貌特点。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家比作一个“动物园”,那家里的每一位成员会是哪种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场特别的创作,把家人写成小动物,一起进入《小小“动物园”》的奇妙世界吧!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阅读教材,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把家人比作某种动物,写出他们之间的相似点,并表达自己在这样家庭中的感受。 师:学生自主阅读习作内容提示。 2.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师:通过阅读习作内容提示,我们知道小明、小红、小兰这三位同学分别描述的是他们的爸爸、姐姐、爷爷。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小明的爸爸有什么特点呢?“爸爸胖胖的,憨憨的”,这是从爸爸的外貌方面进行的描写,将爸爸与熊建立起了联系。 师:“小红的姐姐游泳特别好”,这是在描写姐姐的特长,将姐姐与鱼建立了联系。 师:“小兰的爷爷很威严”,这是在描写爷爷的神态,将爷爷与大老虎建立起了联系。 思考:这些比拟的相似点分别是什么?属于哪方面?从中你能否体会到爱的情感? 教师小结:“爸爸像熊”在外形方面,“姐妹像鱼”在行为方面,“爷爷像虎”在神态方面,“妈妈像绵羊”综合了外貌、行为与性格。这些比拟都蕴涵着对亲人的爱在里面,图片上以“红心”明确表现这一点。 (板书:相似点———外形、行为、神态、性格) 师:通过刚才习作内容提示的学习,我们也就知道了题目当中“动物园”加上双引号表示它不是真正的动物园,而是自己的家。 3.出示教材上的思维导图:这位同学说妈妈像绵羊,他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找到妈妈和绵羊的相似之处的呢 (1)学生观察思维导图,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讨论。 (3)抽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外貌、喜好、性格。) 生:我的妈妈和绵羊都是波浪卷,都爱吃素,性格都很温和。 师:都是波浪卷,这是从外貌方面进行的描写;都爱吃素,这是从喜好方面进行的描写;性格都很温和,这又是从性格方面进行的描写。 小结:把家人想象成动物,不仅可以从某一个方面去想,还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想,从而找到家人和动物的相似之处。 (三)合作探究: 1.分小组讨论家人的特点以及与哪种动物相似,从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多角度进行探究。 2.筛选并确定家人最显著的特点,并找到与之相似的动物。 (四)研读例文: 1.提供优秀例文,引导学生分析例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具体事例、修辞手法等。 2.鼓励学生模仿例文进行写作练习。 (1)学习描写爸爸的片段。 ①读讲学生习作。 ②学生交流,发现写法。提问:这段话中,爸爸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教师小结:冬冬把爸爸比作大狮子,突出了爸爸是怎么说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说) (2)把习作内容写生动的方法一:详略得当举例。 师:我们在习作中抓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