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98898

三《“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日期:2025-05-02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2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2023
  • cover
《“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脉络,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2.学习多方面、多渠道采集资料,多角度、多层次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 3. 拓展延伸,深刻领悟人物所具备的奉献精神,并以此培养学生的阔达胸襟和家国情怀。(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文章脉络,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2.学习多方面、多渠道采集资料,多角度、多层次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 3. 拓展延伸,深刻领悟人物所具备的奉献精神,并以此培养学生的阔达胸襟和家国情怀。(难点) 视频导入 刚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呢?对,他就是植物学家、复旦教授、时代楷模钟扬。90后记者叶雨婷实地采访多日,历时两月后,一篇关于钟扬的人物通讯见诸报端,并很快进入我们的教材。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探界者”钟扬。 教学过程 一、青年之声 任务一:展馆文创组正在制作“致敬钟扬”系列明信片,请你为之配上相关文案,定制专属于你的“种子”明信片。 (注:从事件中突出人物精神品质,且文辞优美。) 1.投屏展示学生预习成果,学生畅谈了解钟扬事迹后的初步感受。 2.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钟扬的颁奖辞。 3.小结:从教30余年,援藏16年,他带领团队收集了上千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帮助西藏大学建成一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植物学研究团队,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颗追梦的“种子”。止步钟扬的人生轨迹,接着让我们静心聆听钟扬之声。 二、钟扬之声 任务二:根据他人对钟扬的评价以及钟扬自己的话语,谈谈最令你感动的“声音”。 (注:简要概括相关事件,并分析钟扬的精神品质。) 1.七位同学分饰钟扬、记者、钟扬的妻子、西藏朋友、上海同事、两个学生,多方面展现生活和工作中的钟扬。 2.师:刚刚我们听到了很多人的声音,他们是钟扬的妻子、同事、学生以及钟扬自己。通过这些声音,你认为钟扬是一个怎样的人?(自由发言) 3.结合你的初步印象,请从文本中找到一些具体的印证。 4.典型事件:(重点体会钟扬勇敢执着、责任担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刚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能突出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就是刻画人物的典型事件。文中除了这些典型事件外,也不乏一些极富感染力的生动细节。 5.生动细节:知识链接。让我们一起来挖掘文中细微处彰显的人物魅力吧。(重点赏析外貌描写和背包里写满工作的一张纸条等两处,并齐读体会钟扬忘我奉献和勤耕不辍的种子精神)正是这些生动的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使得文章内容更加真实贴切。 6.分组讨论:第一组思考在这五个部分分别呈现了钟扬怎样的身份?第二组思考在这五个过程中,钟扬探寻了哪些边界?第三组思考这五个过程分别表现了钟扬与种子怎样的不解之缘? 7.分组汇报。明确:钟扬不断转化角色,在多个领域创造成就。他不断挑战生命的极限,这些充分体现了钟扬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8.小结:钟扬一生与种子结缘,双胞胎儿子分别取名“云杉”“云实”,一个是被子植物,一个是裸子植物,他爱护植物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再来看,钟扬角色的不断变化,只是因为兴趣爱好吗?在他的追求里始终是人类、是国家、是科学、是教育,是种子,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用自己的行动深耕“一粒种”,为我们诠释了何为真正的“种子精神”。(板书:种子精神) 9.探究本篇通讯的创作特点。 回应质疑:90后的作品凭啥能够选入课本,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本文作为2018年的作品,是所有课文中最“年轻”的一篇,而且作者叶雨婷是一名90后年轻记者,也是所有课文作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于是有人提出质疑。) (1)我们不妨回到这篇课文的体裁上来,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而人物通讯也是新闻的一种,要讲求真实性。那么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钟扬,作者搜集了哪些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