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0133

1.3种间关系(教学课件)(共25张PPT)——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日期:2025-10-0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358665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种,必修,选择性,2019,苏教版,生物学
  • cover
(课件网) 1.3种间关系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 温度 水 种内 种间 种间竞争 捕食 寄生 生态因子 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 知识回顾:影响种群特征的生态因子 生长 发育 生殖 行为 分布 随着种群的增长, 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 ,这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种内竞争 受到限制 种内竞争源于种群内部个体对有限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争夺,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大,则种内竞争越激烈、种群增长率越小。 种群内部的生物因素: 知识回顾:影响种群特征的生物因素 种群密度增大 种内竞争加剧 种群增长受限 配偶 领地 食物等 种群内部的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 知识回顾:影响种群特征的生物因素 事实: 1.1934年,苏联科学家高斯进行了关于种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2.先单独培养两种草履虫,投喂同一种细菌一段时间后,发现种群数量发生了变化。再混合培养两种草履虫,发现它们的种群数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单独培养 混合培养 高斯的草履虫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积极思维 思考:从高斯的实验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力弱的数量会不断下降 提问:不同植物之间也存在这种竞争关系吗? 高斯的草履虫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积极思维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 种间关系:生态学上把不同物种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负相互作用 正相互作用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偏利共生 竞争 捕食 寄生 竞争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关系。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竞争 A.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即呈现“你死我活”的变化。 举例和相应特点: B.相互抑制,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 生存能力相同 生存能力不同 竞争有可能使两个不同种群达到协调的平衡状态,而激烈的种间竞争也有可能使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消亡。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竞争 60 50 40 30 20 10 0 199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捕食 捕食是指一种生物取食另一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捕食者种群和被捕食者种群之间相互制约,调节着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驼鹿 狼 猎物 捕食者 某地区狼和驼鹿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狼和驼鹿的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驼鹿 狼 食物充足 食物缺乏 捕食压力减小 捕食压力增大 如此循环,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是循环因果的关系。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捕食 除狼外,影响驼鹿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 其他捕食者、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竞争、作为食物的植物、非生物因素…… 捕食者一般是多食性的,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被捕食者。相反,被捕食者会遭到多种捕食者捕食。而当它们密度上升较高时,可能会引来更多种类捕食者,以影响其种群数量的继续增加。 问题与讨论:种间的负相互作用———捕食 数量坐标图和营养关系图 由图可得, 生物A为_____,___增加___减少;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____; 生物B为_____,___增加___减少;一般情况下数量峰值____; 被捕食者 先 先 高 捕食者 后 后 低 当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大时,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将随之减少。而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降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又影响捕食者的数量。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捕食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宿主养分以维持生活的现象。 噬菌体 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寄生 螨虫 菟丝子寄生在大豆 寄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会有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