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4957

人音版学年七年级音乐上册伏尔加船夫曲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1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354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学年,七年级,音乐,上册,伏尔加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伏尔加船夫曲》 学科 音乐 学段 年级 7年级 相关领域 感受与欣赏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念和“北京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设计思想”作为本课的指导思想。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曲式结构: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四四拍,小调式,速度缓慢、旋律朴实,男低音深沉、浑厚的音色表现出了纤夫们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河—伏尔加河的深厚情感。 歌曲的结构为俄罗斯民歌中较为常用的三段体结构,d小调。 结构为: A A1 A2 尾声 (二)旋律特点:带有步伐特征劳动号子的音乐动机一直贯穿全曲,是这首歌曲的最基本材料。 接下来的下行级进旋律徐缓抒情,是船夫们的内心独白。这个音乐形象和第一个动机形成较大的反差,表现了船夫们对现实的不满、具有的反抗精神以及对母亲河深深的热爱。 (三)音乐表现要素:歌曲的多种音乐表现要素 歌曲最突出的艺术处理手法是:歌曲具有鲜明的力度变化层次。它采用了由弱逐渐到强,又由强逐渐到弱的处理方法:ppp﹤ff>ppp,正是这种处理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加纤夫们怀着愁苦的心情和反抗精神,拉着沉重的货物拖着货船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以本课的授课对象四年级为例:他们想象力丰富,表现力强,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能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并简单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可以哼唱或识读主题片段乐谱,在听辨、哼唱、识谱中发现旋律特点。能够划分简单的曲式结构,不能准确划分本作品的曲式结构;对歌曲情绪不能较准确的把握。有较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喜欢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了聆听感受、模唱主题、体态律动、对比聆听和探究变化等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感受作品。 1、在感受歌曲环节中,采用聆听感受的方式,结合油画的欣赏,引导学生对歌曲情绪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2、采用对比聆听、模唱和体态律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主题,了解歌曲曲式结构。 3、在分段欣赏时,通过感知体验、探究变化等方式,感受各乐段中音乐要素的变化,探究音乐中情感的变化。 四、技术准备 1.上网搜集俄罗斯画家列宾创作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用音频编辑软件截取乐段的音频。 3.运用Overture打谱软件打出歌曲曲谱,并与视频、音响一起制作成PPT课件。 4.上网查找俄罗斯红军合唱团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的视频。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在之前的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够感受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变化,能够听辩出乐曲的主题以及相同、相似乐句。知道人声的分类,但男低音的歌曲还是第一次接触。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国外的歌曲,但俄罗斯的民歌还是第一次接触,学生不了解俄罗斯民歌的特点,以及歌曲的背景。 问题一: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纤夫),没有接触过劳动号子这一体裁的音乐。 对策:首先,在导入环节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引出“纤夫”这一群体,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带领学生通过体态律动等方式,感受劳动号子这一音乐体裁。 问题二: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情绪。 对策:通过反复聆听、对比聆听、分段聆听乐曲,在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中逐步了解音乐要素与表达音乐情感方面的作用。 问题三:不能准确划分歌曲的曲式结构。 对策:通过完整聆听感受、逐段聆听、对比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步引出本作品的曲式结构。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伏尔加船夫曲》所表现的情绪,体会音乐表现出的纤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河的深厚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聆听、感受,模唱等音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