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05

走近李清照[上学期]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410815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走近,李清照,学期
    (课件网)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清照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是位著名学者;母亲王氏是状元的孙女,也工于文章。由于家庭的熏陶,清照年少时就有了诗名。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是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对金石图书颇有研究,学识渊博。这一对情侣真可谓品学匹配,志同道合。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李清照看成一个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柔弱女性,充其量不过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而已。尽管文学史上,因她不崇拜权贵名流,敢于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但也仅尊她为“婉约之宗”。其实,李清照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性。诚然,在她前期作品中有某些消极、感伤的情调,但通观其全部作品,我们就会对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李清照出身于宦门,但不慕权贵,敢于大胆发表政见。她早年不避风险,上诗救父;对公爹赵挺之升为宰相,不以为贺反而写诗嘲讽:“炙手可热心可寒。”早在青年时代,她就以唐玄宗荒淫误国、招致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劝宋徽宗:“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俱在。”李清照的高风亮节不仅表现在她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她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深切同情陷于外族入侵铁蹄下的人民。她不甘屈辱投降,和丈夫一起流亡江南,耳闻目睹南宋小朝廷只求偏安、不思抗敌的现实,忧国伤时,悲愤交加,写下了掷地有声的铿锵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此歌颂项羽宁肯一死以谢江东父老的英雄豪气,谴责赵构苟且偷安的可耻行为。 ———李清照的前期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词以“婉约”为宗,李清照素被称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其词摒弃晚唐、五代时浓艳柔媚的词风,以清丽见长。她的前期词以柔婉风格为主,大都表现和丈夫分离后的闲愁情怀,擅用白描手法刻画柔美的女性形象,语言含蓄。尽管她的词风前后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却也脱不了一个“婉”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千古名篇《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1.全词表达了怎样一种情感?有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2.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感想。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