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6913

第5课蜗牛与黄鹂鸟 教案 二年级上册人音版(2012)

日期:2025-04-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9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课,蜗牛,黄鹂鸟,鹂鸟,教案,二年级
  • cover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课题: 蜗牛与黄鹂鸟 课时: 1 课时 教材分析: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来自宝岛台湾的民谣,旋律轻快,歌词朗朗上口,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首歌曲以黄鹂鸟与蜗牛之间妙趣横生的对话为线索,娓娓道来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以及宽容待人的美好品格。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对音乐充满了热情,他们喜欢唱歌,喜欢表演,但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课堂上要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沉浸在歌曲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歌曲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 辨别歌曲中轻快活泼的切分节奏和缓慢沉稳的附点节奏,体会不同节奏带来的音乐效果。 2. 艺术表现: 用清脆、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运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语气,将歌曲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根据歌词内容,为歌曲编排生动有趣的动作,进行活泼的歌曲表演。 3. 创意实践: 发挥想象力,为歌曲编排富有创意的动作,进行歌曲表演。 4. 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台湾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并熟练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换气记号。 运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将歌曲中蜗牛和黄鹂鸟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 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让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将歌曲表演与歌曲内容相结合,将蜗牛和黄鹂鸟的形象和故事发展演绎得栩栩如生。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讨论式教学: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理解。 游戏式教学: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方式,将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化身成歌曲中的角色,体验歌曲的魅力。 视听结合: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直观素材,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视频,展示图片,丰富课堂内容。 钢琴:为孩子们提供现场伴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图片:展示蜗牛、黄鹂鸟、葡萄树等图片,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1.表演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出黄鹂鸟,为孩子们带来欢乐的氛围。 2.用充满期待的语气介绍今天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一)感知 1.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视频,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开启一段音乐之旅。 2.引导孩子们讲述歌曲中所讲的故事,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3.再次播放歌曲,让孩子们轻声哼唱,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探究 1.孩子们齐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词中蕴含的道理。 2.讲解歌词中出现的“换气记号”和“阿”字,并解释台湾地区的语言习惯,让孩子们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 3.引导孩子们找出歌曲中相同节奏的乐句,并讲解切分音和附点节奏,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的节奏带来的音乐效果。 4.鼓励孩子们用肢体动作模仿歌曲中的节奏,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 (三)示范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并讲解演唱技巧和歌曲情感表达,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演唱示范。 2.教师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演唱歌曲,帮助孩子们理解歌曲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环节三: 巩固延伸 1.孩子们随琴轻声演唱歌曲的前两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练习演唱技巧。 2.师生合作,接龙演唱歌曲,并分角色演唱,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并体验歌曲的乐趣。 3.孩子们完整演唱歌曲,并与教师示范演唱进行比较,互相学习,提高演唱水平。 4.孩子们分组表演歌曲,进行小组比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他们的表演才能。 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