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音乐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0906974
第7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 三年级下册人音版(2012)
日期:2025-04-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81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7课
,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
教案
,
三年级
,
下册
,
人音版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设计 课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师生之间真挚情感的故事,如同暖流,缓缓流淌进每个人的心田。这首歌曲不仅歌颂了老师的无私奉献,更传递了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敬爱之情。虽然歌曲旋律简单,但其中蕴藏着附点节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哼唱简单的旋律,对歌曲的节奏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附点节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沉浸在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深情意境中,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赞美和祝福,体会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 2.艺术表现:用自然、流畅、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掌握附点节奏,并用表情、动作等多种方式展现歌曲中的真挚情感。 3.创意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和表演形式来演绎歌曲,并进行简单的创作和改编,让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 4.文化理解: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体现的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用自然、流畅、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地唱好歌曲的一字多音及乐句的气息控制,让歌声充满情感和力量。 2.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好歌曲的一字多音及乐句的气息控制,掌握附点节奏,让孩子们感受到节奏的韵律美。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 赏析法,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歌曲的意境,体会音乐的魅力。 模仿法,学习老师的演唱技巧,提高演唱水平。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的画面和内容。 歌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词义和情感。 打击乐器,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让课堂充满活力。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老师的辛苦付出,例如:老师批改作业、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游戏等等,唤起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引导学生分享:说说老师做的让你感动的事例,让学生说出他们心中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老师的歌曲,它叫《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引导学生对歌曲产生期待。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讲解歌曲创作背景: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期,那个时候,"文革"的余毒还在影响着人们,一些学生不尊重老师,不努力学习。作曲家董希哲为了唤醒人们心中的正能量,决定写一首歌颂老师的歌曲,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欣赏歌曲视频: 教师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对歌曲产生初步的理解。 3.教师示范演唱: 跟着歌曲伴奏范唱歌曲,并讲解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歌曲的速度稍慢,如同娓娓道来的故事,体现一种平静、深沉的感情,展现出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歌曲的情绪深情地,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爱意,让孩子们感受到歌曲中的浓浓情感。 (二)探究 1.旋律学唱: 教师伴奏,引导学生哼唱旋律,并讲解连音线、附点和重复记号的作用。 可以用“lu”代替唱名进行哼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奏和音调,掌握附点节奏的规律。 2.配乐诗朗诵: 教师出示歌词并配上伴奏,指导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词内容和情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3.感受情感: 教师播放音频并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意境。 例如:你们觉得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那种情感上的触动,心灵上的碰撞类似像喝下面哪种饮料的感觉?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6课《编花篮》教学设计(2025-04-15)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欢乐谷《踏雪寻梅》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04-15)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4课 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设计(2025-04-15)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4课《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2025-04-15)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聆听 羊肠小道》教学设计(2025-04-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