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11491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19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 cover
第九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分析对外开放的背景,掌握经济特区的建立及意义。 2.知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3.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2、3 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法 教学媒介:希沃白板、音频、视频、地图动画、图片、游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请大家听董文华歌曲《春天的故事》片段,播放后提问:这位老人是谁?画了一个圈是什么意思?(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温故知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方式是?哪个地方率先吹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 对外开放先从哪里开始呢?引入课题,学生齐读目标。 学习第一部分:经济特区的建立 (一)镜头一:70年代深圳和香港的图片对比 出示材料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冒着生命危险,由深圳逃往香港,史称“大逃港”。当时广东宝安(改名深圳前)贫困落后,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是0.7到1.2元,而对岸一河之隔的香港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却是60—70港币,两者差距非常明显。问:为什么深圳人偷渡到香港?(由邓小平的话引入镜头二) 镜头二:邓小平访问参观美国、日本,对日本列车新干线的高速发出感慨。 镜头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二)探究提示一 阅读课本42页到43页上,思考以下问题: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哪几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2.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3.建立经济特区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然后结合示意图回答1、2小题。 教师: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四个特区确定的过程。(学生观看视频) 出示深圳对比图,图说深圳:深圳迅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蜕变成繁华美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一夜崛起之城。 结合材料,教师利用白板圈点批注功能,圈画重点词,让学生回答特区建立的作用。 材料: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1984年讲话) 过渡语: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了条件。 学习第二部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出示探究提示二 阅读课本43页到44页,回答以下问题: 1.按时间顺序叙述对外开放领域是如何逐步扩大的。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主思考后回答(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结合示意图出示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过程) 对比浦东开发开放前后的图片,教师解说:1990年初邓小平视察上海,提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中央很快做出决策。此后浦东发展迅猛,成为上海现代化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二)依次出示图文(三张),让学生回答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教师利用白板圈点批注功能提醒重点,学生回答出:全方位、多层次(由点到线到面)、宽领域。 教师过渡语: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被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 学习第三部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教师介绍“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为什么要加入”后,出示探究提示三:阅读课本44-45页,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影响?(学生看书自主学习)。 (二)学生回答加入时间和影响。教师解说图片: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签字。从1986年开始谈判,2001年加入,谈判1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感叹“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 (三)教师:如果说前面是“请进来”,那么加入世贸组织就是“走出去”。加入世贸组织后,20年来中国迅速融入世界,对外更加开放和自信。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