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13501

必背知识点--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4-11-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1次 大小:226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必背,知识点,高二,历史,统编,2019
  • cover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必背知识点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 远古时期:多元起源,中原华夏族逐渐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 - 春秋战国:内迁的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形成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百家争鸣”出现,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源头。 - 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推崇法家学说。 - 汉朝: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 -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盛,佛教逐渐本土化,儒、佛、道交汇融通。 - 隋唐:“三教合一”,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 宋元: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理学;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 明清:明中期后陆王心学广泛传播;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思想受到钳制。 - 近代: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潮流;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与民主;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 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制礼作乐;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追求天人合一;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主张和而不同。 -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3. 理学: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也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特点: 1. 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从远古时期多元起源,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未曾中断,不断传承和演进。 2. 兼容并包: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吸纳和融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如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交汇融通等。 3. 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和历史背景,不断创新和发展,如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等。 4. 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政治、道德、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5. 以人文本: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构建。 6. 家国情怀浓厚:倡导个人对家庭、国家的责任和担当,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7. 强调和谐:主张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东亚、东南亚的影响: - 汉字的传播:汉字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许多国家文字的基础,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 - 儒学的传播:儒家的思想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成为这些地区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准则,影响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 律令制度: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为周边国家提供了借鉴,对其政治体制和社会治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 佛教的传播:佛教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佛教文化。 四大发明的外传: - 造纸术:传入欧洲后,改变了欧洲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 印刷术:推动了欧洲的印刷业发展,使得书籍的制作更加便捷,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 火药:被用于军事,改变了欧洲的战争方式,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变革。 - 指南针:促进了欧洲的航海事业,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