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跳圆舞曲的小猫》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充满活力和童趣的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首四三拍的音乐作品,用活泼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音效,展现了小猫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形象,很容易吸引孩子们参与其中。 三、学情分析 孩子们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不过,对于圆舞曲的节奏特点和韵律感,他们还处于初步理解阶段。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感受这首圆舞曲的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来。 探索圆舞曲三拍子的独特节奏,感受音乐的律动。 2.艺术表现: 学会模仿小猫的叫声和跳跃动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情绪。 通过拍手、拍腿等动作,参与节奏练习,体验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3.创意实践: 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将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力转化为作品。 在音乐的引导下,尝试用身体动作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表达音乐的韵律。 4.文化理解: 了解圆舞曲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流行舞曲,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特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圆舞曲的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理解圆舞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和韵律感,并能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表达。 互动式教学,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 视听结合,通过多感官体验,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感受音乐。 七、教具准备: 小猫头图片12个 小猫跳舞脚印图一张 洋娃娃跳舞脚印图一张 木管打击乐器 录音机 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前在地上画上圆圈 红、蓝手圈花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相问好。 回忆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师: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热闹的小动物音乐会,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呢!音乐会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洋娃娃和小熊,他们带来了一首欢快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同学们,我们一起唱一唱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师:洋娃娃和小熊表演完后,另一位表演者登场了,它带来了一首动听的舞曲,想知道是谁吗?仔细听一听,这首音乐里有一种小动物的叫声,你能猜出是谁吗?(播放录音,师模仿猫的动作) 师:谁来告诉老师,是哪种动物? 生:是小花猫! 师:太棒了!正是小猫在跳舞!(贴小猫图片) 师:为什么这首曲子里会有小猫和小狗的叫声呢?其实,这首音乐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想听吗?(师讲故事)(在美国,有一位作曲家叫安德森,他一直想创作一首新的乐曲,却怎么也找不到灵感。有一天,他坐在桌前冥思苦想,这时,他养的小猫和小狗跑过来,它们在琴键上跳来跳去,这给了安德森创作的灵感,他最终写下了这首好听的音乐。) 师:我们来看看,安德森给这首乐曲取了一个什么名字?(板书课题) 生:跳圆舞曲的小猫。 (二)探究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首音乐真是一首欢快的圆舞曲呢! 师:小猫在跳舞时会留下许多不同的脚印,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两张脚印图,你能认出来哪张是小猫的脚印,哪张是洋娃娃和小熊的脚印吗?(出示两张脚印图) 师:好,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小猫,印出它美丽的脚印吧!(提示学生用拍腿、拍肩的方法) 师:这首音乐是四三拍的圆舞曲,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节奏,听听它传递了怎样的情绪,想表达什么内容呢?(播放录音,师舞进行引导)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听到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呢? 生:音乐听起来很欢快,好像小猫在跳舞…… 师:太棒了!小猫一边跳舞,还一边喵喵喵地叫着,如果让你用线条来表现小猫的叫声,你会怎样画呢?试着画一画吧! 生:模仿。(弧线) 师:接下来,让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