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这首欢快的台湾民谣《蜗牛与黄鹂鸟》,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用简单易懂的歌词,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和蜗牛、黄鹂鸟的可爱互动。歌曲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十分适合孩子们学习。 三、学情分析 孩子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谱、唱歌,并初步掌握了简单的节奏和换气知识。但想要更深入地理解歌曲,并用表情和动作把歌曲演绎出来,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沉浸在歌曲的旋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和欢快的氛围。 通过歌曲,体会蜗牛和黄鹂鸟性格上的差异,以及它们的情感变化。 2.艺术表现: 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展现蜗牛和黄鹂鸟的不同性格特点。 准确地掌握切分节奏和换气记号,并在演唱中运用自如。 3.创意实践: 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并大胆展现。 4.文化理解: 了解台湾民谣的独特风格,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歌曲内容,并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演唱,展现蜗牛和黄鹂鸟的鲜活形象。 2.教学难点: 准确表现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换气记号,并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将歌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 角色扮演 肢体语言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具准备: 《蜗牛与黄鹂鸟》mp3、曲谱、多媒体课件、蜗牛与黄鹂鸟图片、黑板、粉笔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并展示图片。 老师:孩子们,你们看,春天来了!老师家的门前有一棵葡萄树,刚刚发出嫩绿的芽,一只蜗牛背着沉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两只黄鹂鸟开心地在树枝上歌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2.揭示课题: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小动物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聆听歌曲: 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老师: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它们在做什么? 2.讨论歌曲内容: 老师:歌曲里描写了哪些景物?蜗牛和黄鹂鸟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 (二)探究 1.角色分析: 老师:请同学们根据歌词和音乐,想象蜗牛和黄鹂鸟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 学生:蜗牛:坚韧不拔、坚持不懈。黄鹂鸟:轻浮、骄傲、看不起人。 2.节奏练习: 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并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 老师:谁能用拍手的方式表现一下歌曲中的节奏? (三)示范 1.教师示范演唱: 老师分别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演唱蜗牛和黄鹂鸟的歌词,并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角色特点。 2.学生模仿演唱: 老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演唱,并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来表现角色。 #环节三:巩固延伸 1.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蜗牛、黄鹂鸟和大树,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并加入简单的动作,表现人物形象。 2.创编舞蹈: 老师:请同学们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节奏,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进行表演。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蜗牛与黄鹂鸟》,感受了歌曲中春天的美好景象和欢快的氛围。也体会了蜗牛坚韧不拔的精神,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作业: 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例如加入简单的伴奏、模仿动物的声音等。 创作关于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并用绘画、朗读等方式表达出来。 十、设计意图 (1)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聆听和讨论,让学生对歌曲内容和角色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图片展示,增加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歌曲的情境。 (2)探究音乐环节: 通过角色分析和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