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第二框《青春有格》 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依据 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的主题围绕“成长中的我”展开,本框“青春有格”属于“成长中的我”的相关部分,体现着课程标准中“感受青春的力量,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相关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与人为善”。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二)教学内容 本课出自统编《道德与法治》初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初一下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主线,第一单元探讨青春成长这个话题,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从身心的变化到青春的心弦,再到青春的证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旨在引导学生珍惜青春,带着青春的力量、也带着对自我的探索,努力学习、自立自强,完善自我,为今后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 本框作为第三课的第二框,探讨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要求是本课的重要内容。由于实际社会生活中,行己有耻与止于至善涉及方方面面,因而对此问题的探讨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开放性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面临一个重要的身份转换期,从小学生变为中学生,身心发展都经历着重要的变化,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矛盾状态。正确引导青少年将青春活力化为成长中的正能量,让他们感受到青春时光的美好,真正助力生命的成长,引导学生探索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思考自己的青春应如何度过,如何在青春中不断发现和证明自己。 (1)已知知识方面。本书的前两课介绍了青春期的身心变化和青春异性心理,但学生对如何明确青春的底线缺乏了解,对关于止于至善的新理论新观点缺乏有效认知,对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难以选择。这些问题,对学生学好《青春有格》这一课无疑增加了难度。 (2)已有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时能够初步总结归纳教材知识结构和把握重点,在情景探究时能够初步理解、提取、处理信息并生成结论,但不善于从已学教材前后知识体系中系统分析事物,不习惯用准确的理论支撑自已的分析,所以其学习成果往往显得片面、不准确。 (3)已具素养方面。学生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强,对现实情境分析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思想表达和成果展示愿望。但有些学生的严谨精神不足,准确掌握理论的学习取向不足。 四、教学目标: (1)道德修养: ①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理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 ②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健全人格: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做到慎独,学会辨别是非,主动适应社会环境; (3)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①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守规矩,重程序; ②培养正确的荣辱观,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五、教学重点: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六、教学难点: 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 七、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八、教学手段: 平板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 九、设计思路: 思———思考如何行己有耻———领悟行为底线 学———学习如何止于至善———学会见贤思齐 做———自主探索青春路径———实现精彩人生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环节一:知耻力行,行己有耻 1.通过创设情境———假如你有一瓶隐身药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思考。 2.让学生思考自己会做些什么、是否可以利用药水为所欲为;以假设性提问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初步做出价值选择; 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