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27518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课一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950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如表为“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表”,由此可知(  )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数(人) 占全国百分比(%) 广东 647766 66.0 700 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600 27.3 江西 1153 0.1 382617 4.2 A.江西农民土地革命的积极性整体较低 B.湖南湖北两省农村社会矛盾最为尖锐 C.农会会员数量的变化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D.“工农武装割据”促使全国农民运动高涨 2.图1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家印信“中华民国之玺”;图2为新中国成立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两幅图片所示政府的根本不同在于(  ) A.政权名称 B.政府权力 C.权力主体 D.政权性质 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央银行,享有发行钞票、代理国库等多项特权。同时,国民政府改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两家银行资本中官股比例都由20%增加至50%以上,掌握绝对控股权。随后又改组中国农民银行,置于蒋介石集团直接控制之下。这说明了(  ) A.中国近代银行业的兴起 B.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金融 C.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 D.全国性的银行开始出现 4.1927年下半年中国先后发生如下大事件:八一南昌起义夺取南昌失败;八七会议确立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九月秋收起义占领长沙受挫;十月毛泽东率部走上井冈山;十二月广州起义依然未能取胜。这一系列事件说明当时(  ) A.中共与国民党过早决裂是错误的 B.中共早期对国情有了清晰的认识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未获得党内一致认同 D.中共已充分认识到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重要性 5.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 B.是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C.孙中山丧失了革命性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 6.1926年,中共中央召开特别会议,认为:“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不仅是广东作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特别是农民的组织。”根据上述材料,党中央对北伐战争的理解是(  ) A.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是国民政府的单一行动 C.要准备“工农武装割据” D.须创建人民革命的军队 7.1922年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时,曾向孙中山声明自己不能退出共产党,孙中山明确表示说:“这不要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这说明孙中山(  ) A.认可中国共产党是参与世界革命并独立存在的团体 B.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弱小还不足以影响到其地位 C.开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欣赏中国共产党员的个人能力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 8.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关于八七会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可能有“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中心问题”这一内容 C.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D.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9.“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上述中国共产党的口号应发布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日军全面侵华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中国和苏联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两国在革命道路上的相同点有(  ) A.以城市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 B.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 C.实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