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27831

初中语文七年级25《活板》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17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七年级,活板,任务,驱动
  • cover
初中语文七年级《活板》教学设计 古有活字印刷,今人继往开来 ———《活板》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领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几千年来,祖先一直在记录我们的历史,讲述我们的故事。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梦溪笔谈》的光芒闪耀至今,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央视综艺———《典籍里的中国》邀请大家以新的方式读典籍,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走近活字印刷术,去守护和弘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盏熠熠灯火。 (板书文题) 以新的方式打开典籍有三个任务: 任务一:品读典籍———理清内容 任务二:演绎典籍———再现工艺 任务三:悟典籍精神———古今对话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央视综艺———典籍《典籍里的中国》邀请大家以新的方式读典籍,一方面该节目制作精良,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性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节目,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二、学生参与 任务一:品读典籍———理清内容 1.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思考并总结:为何要先介绍雕板印刷术的历史? 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做铺垫。 2.①给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1层(第1句):介绍活版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第2层(第2—4句):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 第3层(第5、6句):介绍活版印刷的功能效率。 第4层(第7—10句):补充活字印的优势。 ②小组交流合作,填写课后的表格。 【设计意图】借鉴《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的文章典读会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本,理清文本各段的内容,了解活字印刷和程序。 任务二:演绎典籍———再现工艺 1.受到启发的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请同学扮演毕昇再现工艺。另一位同学结合书本表格,解说活板流程。(学生动手模拟排版和印刷的操作流程) (1)制字:首先用胶泥刻出像钱唇那样厚的字,每一个字做成一字个印,用火烧使它坚硬; (2)排版:首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把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将字密密地排上,排满一铁框为一板。接着,拿着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蜡等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上面,这样铁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 (3)印刷:先准备两块铁板,一块板在印刷,一块板进行排字,然后两块板交互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4)拆版:用火烤使药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来。 (5)贮存:此外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2:雕版是活版的基础,与雕版相比,活版有哪些优势呢?(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预设①“密布字印”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排版活(随时排用)。 ②“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句话,现了活板“活”在印刷活(提高印刷效率)。 ③“每一字皆有数印”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数目活(可重复多次使用)。 ④“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贮存活(灵活取用)。 ⑤“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做法活(随时增补奇字)。 ⑥“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这句话,体现了活板“活”在拆版活(重复使用)。 (板书总结) 【设计意图】 借鉴《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的舞台剧表演,在介绍活板工艺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翻译)的掌握程度,也能让学生更深一步体会制作流程,提高表达能力。探究活板的优势则是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的变式,培养学生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任务三:悟典籍精神———古今对话 打开典籍,对话先贤。以新的方式读典籍,演绎典籍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厚重的典籍变得愉悦可亲,让古人智慧的结晶、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