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27834

小学语文《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28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语文,呼兰河传,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 cover
小学语文《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呼兰河传》: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本分析】 萧红的《呼兰河传》在当时的文坛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萧红以呼兰河村庄为一个切入点,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这一历史环境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刻画出呼兰河人们的心理弊病,由此揭露国民的劣根性,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盲目、愚昧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以及她对民族命运与民族前途深切的担忧与恐惧。 【阅读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丰富其精神世界。 2.迁移运用课内速读的阅读策略,能借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以及人物的典型事例等方面,更多面地认识书中人物,感悟人物形象。 3.学会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探寻文字背后的故事,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便于在看待事物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以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设计理念】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来还原真实的阅读感受,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积累速读、概括等多种阅读策略,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思辨性,对人物或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 【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完成识字与写字的学习、进入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小学生使用的主要阅读方法是精读法,但是,这样单一的方法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阅读效率降低,不适用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整本书阅读。因此,要引导学生采用快速默读和复述等多种阅读策略。并且在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语文要素是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给长篇小说写梗概,语文园地六也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同学们学过的《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都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这两篇选文都是以儿童化的视角和语言进行叙述的,读起来更具有童真童趣,更具吸引力。所以想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萧红笔下的故乡———呼兰河,了解她的童年和故乡。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速读的阅读策略和概括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学生能够加快阅读速度,概括每个章节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赏析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学习重难点】 1.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赏析人物形象。(重点) 2.体会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看图猜文,引出作者 1.师:同学们好,上课前我们先来观察两组图片,试着联系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猜一猜是哪篇课文?分别出示《火烧云》、《祖父的园子》,引导学生能借助图片勾连文本。 2.同学们记得这两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 是啊,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萧红,并且都是选自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再次走进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更深层次的美。这本书的名字是———《呼兰河传》,作者便是天才式的女作家———萧红。 过渡:关于萧红,我们并不陌生,谁能介绍一下? 活动一:介绍作者我能行 1.学生自行介绍:学生通过翻阅书籍、查找资料等方法制作成手抄报,借助手抄报进行分享交流; 2.教师补充:以时间为轴,出示萧红的创作经历。 【设计意图】很多作家的作品都会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有较大的关联,在阅读之前先让学生收集作家资料,尤其是他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