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32888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导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5次 大小:308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关系,国家,第四,历史,社会,制度
  • cover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1.秦朝:秦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郡管理。 2.汉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出击匈奴:汉初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东汉派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 (2)西通西域:西汉设置“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府。 (3)屯戍政策:汉朝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3.隋朝: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也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和对流求的联系。 4.唐朝:负责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5.两宋:宋朝先后与辽、西夏、金长期并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 6.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7.明朝:除礼部、鸿胪寺外,设提督四夷馆。 (1)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 (2)互市贸易: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3)机构设置:在东北、西南等边疆地区设置不同形式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8.清朝:设立理藩院 (1)对蒙古:通过满蒙联姻、军事斗争等手段,巩固了北部、西北边疆。 (2)对西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 (3)对西南地区: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汉朝: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 2.隋唐: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通过海路,日本大量遣唐使来到唐朝,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3.宋代: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4.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马可·波罗抵达中国,后来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5.明清: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海禁、闭关自守。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王权国家: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3.民族语言:英国和法国先后将英语和法语定为官方语言,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4.法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近代国际关系规则的建立 (1)奠定基础: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2)确立原则: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3)外交制度: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4)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 2.对近代国家关系规则的评价 (1)积极: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2)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1)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2)成立国际联盟,签署《非战公约》。 2.第二次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