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2179

第六单元 八音盒《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532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六,单元,八音,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学设计,人教
  • cover
聆听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音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课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第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五首。该曲情绪热烈、奔放,速度时快时慢,力度时强时弱,具有鲜明的匈牙利舞曲风格,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改编成多种乐器演奏形式,成为一首不朽的世界名曲。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为A B A’,A段音乐轻快柔和,而B段音乐快速而紧张,AB两段音乐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听上一遍就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师生互动是本节课教学中的最大特点,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我运用了:欣赏法、启发提问法、游戏律动法。更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情绪,并能哼唱、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 2.能运用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3.能分辨乐曲的三部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匈牙利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热烈奔放的情绪。 2.学生对乐曲结构的聆听与分辨。 3.运用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增强了课堂上音乐与律动教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本课中我采用“聆听、感受、体验、伴奏、参与”等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欣赏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创新设计教学环境时,创设音乐情境,通过多媒体应用、音乐渲染、打击乐器伴奏、律动表现等手段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跟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匈牙利音乐的特点。】 2.匈牙利简介。 【设计意图:了解匈牙利文化背景,为音乐感知做好铺垫。】 3. 完整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感受乐曲情绪。 【设计意图:感受匈牙利人民的热情、奔放。】 4. 出示课题《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5.简介作曲家及作品背景。 二、分段欣赏 1.欣赏A部分主题Ⅰ (1)初听主题Ⅰ 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乐曲的速度和力度有什么特点? (2)复听,聆听音乐中“附点”和“升号”的奏法。 【设计意图:渗透音乐知识。】 (3)用“lu”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主题Ⅰ旋律。】 (4)师逐句教唱乐谱生学唱。生随琴演唱乐谱。 【设计意图:熟悉主题Ⅰ旋律,为乐器伴奏做好铺垫。】 (5)复听主题Ⅰ,勾画图谱。 【设计意图:记忆主题Ⅰ旋律。】 (6)师生随音乐用三角铁为主题Ⅰ伴奏。 【设计意图:结合主题Ⅰ旋律进行演奏。】 2.欣赏A部分主题Ⅱ (1)和主题Ⅰ相比,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 (2)复听主题Ⅱ,勾画图谱。 【设计意图:熟悉主题Ⅱ旋律。】 (3)师随音乐用串铃、响板范奏。 (4)师生随音乐用串铃、响板为主题Ⅱ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旋律变化,用不同的速度、力度为乐曲伴奏。】 3.完整欣赏A部分,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辨别出两个主题。】 4.欣赏B部分 (1)师弹唱四个乐句,生为乐句排序。 【设计意图:考验学生听音能力。】 (2)用“la”模唱旋律。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B部分旋律特点。】 (3)提示音乐中“顿音、重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