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3961

3.《不懂就要问》第一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13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不懂就要问,第一,课时,教案
  • cover
3* 不懂就要问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诵、例”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理解并感受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求学精神;学习并运用文中新鲜有趣的词句进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并复述故事,感受孙中山的求学精神。 【教学难点】 找出并品味文中新鲜有趣的词句,学会运用这些词句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阅读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入: “同学们,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勇于提问,才是真正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勇于提问的故事———《不懂就要问》。” 2. 板书课题: 师生共同书写课题,齐读课题,初步感受课题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自主阅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自行解决。 2. 字词闯关: 正字音: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读、互读、指名读,教师纠正发音。 辨字形: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记忆规律,如形近字对比等。 组词语:开火车游戏,每个学生说一个带有生字的词语。 多音字辨析:重点讲解“背、圈”的多音字用法,通过例句帮助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默读思考: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分享交流: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3. 寻找新鲜感: 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词句,并尝试说说为什么觉得它们新鲜有趣。 四、精读品味,深化理解 1. 品味句子: 句子一:“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感受学生读书的状态。 句子二:“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分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改为陈述句,加深理解。 句子三:“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体会孙中山的勇敢、有礼貌和诚恳,感受其求学精神。 2. 角色扮演: 选取文中对话部分,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进一步感受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1. 续写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并续写孙中山提问后,同学们和先生的反应,以及后续可能发生的事情。 2. 交流感悟: 小组讨论:从孙中山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自己在学习中有哪些不懂就问的经历? 3. 名言积累: 鼓励学生积累与“求知、提问”相关的名言警句,如“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所学,总结孙中山的求学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求知。 2.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搜集更多关于孙中山或其他名人勇于提问的故事,准备与同学分享。 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新鲜词句,写一段描述自己学习经历的小短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