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4437

【核心素养】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教案

日期:2025-04-0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82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人音版,五年级,下册,5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教案 一、课时: 1课时(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备受喜爱的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为核心,旨在让学生深入领略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通过对这段音乐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行详细分析,学生不仅能欣赏到京剧的艺术表现,更能理解其与中国革命历史的紧密联系。课程将京剧艺术与革命历史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音乐的旋律特点与歌词的情感表达;第二,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意义;第三,《沙家浜》在中国现代戏曲中的地位及其对当代人精神的启迪作用。这些内容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往往对于这门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持有陌生感,甚至对京剧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虽然学生在音乐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节奏和旋律,但对于传统打击乐器及其在京剧中的角色和表现形式的认识仍显不足。 针对这一情况,本节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进而增进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一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希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对京剧的认同感及文化自信心,增强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京剧的音乐和表演,感知京剧的独特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2.艺术表现:鼓励学生尝试模仿京剧的动作和音乐表现手法,体验传统表演艺术的乐趣,进而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创意实践: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将体验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尝试创造节奏,从而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文化理解:通过深入分析《沙家浜》的历史背景和剧中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帮助学生理解这一作品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体验剧中战士们青松般的坚韧品格和革命精神。 2.教学难点: 学生需了解打击乐的表现特点,并能够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地进行哼唱,这对于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能力都是一次考验。 六、教学方法 听赏法:通过听觉欣赏的方式,让学生透过音乐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励学生思考剧中表达的情感与意义,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模仿表演法:引导学生进行动作模仿,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 实践活动法:通过动手演奏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教具准备 京剧人物的卡通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角色特点与情感。 京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各种打击乐器,如鼓、镲、板等,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和表演。 投影仪及相关多媒体设备,以帮助展示视频和图片,增强课堂互动性。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习导入:老师出示京剧人物的卡通图片,简单介绍各个角色的特征及其在剧中的作用。然后播放一段京剧的相关歌曲,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搭建起京剧的基本认知框架。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京剧的初步印象,探讨他们是否听过或观看过京剧,交流他们的感受与理解。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京剧的历史介绍:简要讲述京剧的起源与发展,提到徽剧等前身,帮助学生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以及其艺术风格的演变。 角色与行当分析:通过示范不同的京剧行当和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历史背景与现代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内容的兴趣。 (二)探究 《沙家浜》的背景与情节:深入讲解《沙家浜》的创作背景及主要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剧中传达的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