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巴塘连北京》教案 一、课时: 1课时(40分钟) 二、教材分析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具有浓厚藏族风情的民歌,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展现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其歌词内容富有情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人民生活以及民族风俗,构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画面,使得这首歌不仅在旋律上具有吸引力,也在情感交流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适合通过歌唱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受和学习藏族音乐文化,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民族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汇。此曲目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内容,更是学生情感、思想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三、学情分析 在课堂上,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抱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尝试接受新的音乐风格。然而,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藏族文化的了解较为肤浅,可能导致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完全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识,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这一音乐风格。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音乐基础,合理安排节奏、旋律等方面的训练,以便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对不同民族音乐的兴趣。 2.艺术表现:通过学习演唱《巴塘连北京》和相关舞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自信心,鼓励他们在歌唱和舞蹈中展现自我。 3.创意实践: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尝试进行歌曲的改编或创作,培养他们的艺术创新能力。 4.文化理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藏族文化、风俗与历史,通过音乐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并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学唱《巴塘连北京》,掌握其旋律和节奏,体会歌曲的情感表达。 理解藏族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敏感度。 2.教学难点: 歌曲中第2、3小节的连音线、圆滑线的唱法,要求学生能够流畅自如地表现。 跨小节的切分音的唱法,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节奏分析和练习,以便能在表现时做到准确无误。 六、教学方法: 听觉法: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视觉法:利用多媒体和视频材料,增强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情境体验法:通过模拟和表演,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曲的演唱方式,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 七、教具准备: 《巴塘连北京》的音频和视频材料,以便在课堂中进行多次聆听和观看。 幻灯片或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藏族文化、风俗以及相关的歌舞表演,提升视觉效果。 指挥图式,用于教授拍子的划分,帮助学生理解节奏感。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聆听导入:教师首先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乐曲所传达的情感与氛围。这一环节旨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通过音乐的力量进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 2.简介作品背景及作者:在学生听完音乐后,教师简要介绍《巴塘连北京》的创作背景、主要作者及其在藏族音乐文化中的地位。此时,可以引入一些关于藏族风土人情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完整聆听乐曲:在引导学生了解背景之后,教师再次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听觉感受,鼓励他们探讨音乐中的情感变化、旋律起伏等特征。 2.相同音乐段落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聆听中所识别出的相同音乐段落,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音乐的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如何服务于情感表达。 (二)探究 1.地理地貌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