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4519

【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牧民新歌》教案

日期:2025-04-1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2828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人音版,三年级,上册,4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牧民新歌》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牧民新歌》这首笛子独奏曲,宛如一首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民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带着一股浓郁的草原风情。它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描绘着广阔无垠的草原、悠闲的牛羊、奔驰的骏马,以及牧民们自由奔放的生活。作曲家乌兰托娅将草原的辽阔、牧民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到这首乐曲中,创作出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这首乐曲不仅是一首优美的音乐作品,更是一扇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的窗口,它带领我们走入民族文化的宝库,感受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三、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蒙古族音乐和草原文化并不陌生,可能在课本或生活中接触过一些相关的知识。但对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创作特点可能还不太了解。一些同学可能在音乐欣赏和表达方面需要加强,也可能缺乏对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走进草原: 聆听《牧民新歌》,深入体会蒙古族音乐风格,感受草原上牧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理解音乐的主题,体会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感受他们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 通过欣赏音乐,了解蒙古族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民族性格。 2.用音乐表达你的感受: 尝试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模仿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和情绪起伏。 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尝试用音乐来表达你的想法,例如,你听到音乐后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你想要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3.音乐创意大比拼: 根据主题旋律,发挥你的创意,创作简单的音乐片段。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音调来表达你的想法。 鼓励同学们大胆尝试,将自己的想象力融入到音乐创作中,体会音乐创作的乐趣。 4.走进民族文化的宝库: 通过音乐欣赏和资料学习,了解蒙古族文化和生活习俗,例如蒙古族的服饰、饮食、节日等,体会蒙古族文化的魅力。 培养对家乡、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牧民新歌》所展现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和牧民生活场景,体会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理解乐曲的主题和创作意图,感受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乐曲,并用多种方式表达感受,例如,用绘画、诗歌、舞蹈等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鼓励学生尝试音乐创作,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六、教学方法: 用问题引导学习,激发兴趣,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互动式教学,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辅助,将音乐与图像结合,让音乐更直观,更具感染力。 游戏化教学,将学习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风光和蒙古族文化图片,播放音乐动画。 音频播放设备,播放音乐。 竹笛(可选),老师可以现场演奏,为同学们示范演奏技巧。 乐谱,方便同学们观察乐谱,了解乐曲结构。 彩纸、画笔等,用于学生创作音乐短剧和绘画作品。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踏上草原之旅: 1.放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同学们回忆草原的景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和雄浑,并简单介绍蒙古族的生活和文化。 2.通过提问引导同学们思考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例如,音乐的节奏、音调、旋律有什么特点?这首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介绍《牧民新歌》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激发同学们对这首乐曲的兴趣。 环节二:聆听草原的旋律: (一)感受音乐,走进画面: 1.放《牧民新歌》全曲,引导同学们感受音乐的整体氛围和情绪。 2.提出问题:这首音乐让你想到什么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3.鼓励同学们用语言、动作等表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