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捉迷藏》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捉迷藏》是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组曲》中的一颗闪亮星星。这首曲子仿佛将孩子们玩捉迷藏时的快乐和兴奋定格在了音乐中,轻快活泼的旋律充满了童真童趣,让人忍不住跟着哼唱,回忆起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曲子结构简单明了,旋律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 三、学情分析 小学生天生爱玩爱闹,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们模仿能力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老师用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沉浸在这首曲子中,感受那份轻快活泼的快乐,体会童年的美好。 听听这曲子的节奏是怎样变化的,并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来。 2.艺术表现: 用唱歌、跳舞、画画等各种方式,表达你对这首曲子的感受。 3.创意实践: 尝试用乐 或者其他材料模仿曲子里的声音,就像在玩一场奇妙的音乐游戏。 4.文化理解: 认识作曲家丁善德,了解他的作品,感受音乐和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仔细听这首曲子,感受它节奏和情绪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学习音名,就像给钢琴键盘上的白键起名字一样,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黑白键。 六、教学方法: 听觉感知法:用耳朵认真听,用心感受。 视唱法:边看谱子边唱歌,让眼睛和耳朵一起学习。 讨论法: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分享感受,激发思考。 游戏法:用游戏的方式学习音乐,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七、教具准备: 电子琴:让美妙的音乐声响起! 录音机:让音乐带着我们一起回到童年。 磁带:记录着经典的旋律。 课件:美丽的图片、有趣的视频,让课堂更生动。 图画纸、彩笔:用画笔描绘你心中的音乐世界。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 学生:捉迷藏、丢手绢…… 老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放一首曲子,猜猜看它讲的是哪个游戏? 播放《捉迷藏》乐曲片段,让音乐带着大家进入奇妙的童年世界。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老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曲子,仔细感受一下,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播放完整乐曲,让音乐在耳边萦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开心、活泼、兴奋等等。 老师:这首曲子节奏变化很多,你们能听出来吗?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节奏变化,比如:快慢交替、一快一慢等等,让音乐的节奏变得生动起来。 老师: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捉迷藏》,你们觉得这名字取得怎么样?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联系乐曲内容和音乐情绪,理解曲名与内容的呼应,让音乐更具象。 (二)探究 老师: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钢琴。 老师:钢琴是乐器之王,它有88个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用电子琴或钢琴示范白键上的音名(C、D、E、F、G、A、B),并引导学生一起学习音名,让冰冷的黑白键变得有生命力。 老师:我们可以用这些字母来标记钢琴键盘上的白键,就像给 符起了名字一样! 尝试用钢琴键盘上的白键演奏简单的旋律,并用音名标示,加深学生对音名的理解,让音符不再是抽象的符号。 (三)示范 老师:我们来玩个游戏,用身体动作来模仿乐曲的节奏变化,就像小朋友们在玩捉迷藏一样! 老师示范用身体动作模仿乐曲的节奏变化,例如:快节奏时可以快速拍手、快步走,慢节奏时可以缓慢拍手、轻轻走,让音乐融入肢体,更具表现力。 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体验乐曲的节奏变化,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让音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环节三:巩固延伸 老师: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首曲子的感受,比如: 唱歌:用你喜欢的音调哼唱这首曲子,让音乐在你的歌声中流淌。 舞蹈:编一个简单的舞蹈,来表现乐曲的快乐和活泼,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