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旋律欢快,节奏明朗,歌词朗朗上口,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草原牧民那热情奔放的性格。歌词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草原的壮美景色和牧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让人忍不住想去体验这充满生机的草原世界。 三、学情分析 孩子们对蒙古族文化或许有些了解,但对于蒙古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可能还比较陌生。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且模仿能力很强。 四、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感受蒙古族音乐和舞蹈的独特魅力,体会草原牧民的热情和自豪,仿佛置身于广阔的草原之中。 2.艺术表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内容,让歌曲更具活力。 3.创意实践:学习简单的蒙古族筷子舞,并尝试为歌曲编创不同的动作,将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 4.文化理解: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孩子们对不同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学习简单的蒙古族筷子舞,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 2.教学难点:感受蒙古族音乐和舞蹈的独特风格,并尝试为歌曲编创动作,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示范法、游戏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具准备:小红马图片、草原风景视频、筷子、节奏谱、蒙古族舞蹈图片、音乐播放设备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你们猜猜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说出“草原”) 师:对,我们要去大草原!老师还请来了一个新朋友,它来自大草原,你们想认识它吗?(出示小红马图片) 师:小红马想带我们去草原玩,大家准备好了吗?全体起立,跟着小红马出发!(放音乐,学生做骑马动作)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师:哇!我们已经到达了美丽的草原!(播放草原风景视频) 师:草原上的景色真美,草原上的生活也充满着快乐!蒙古人热爱歌唱,他们用歌声表达快乐,表达对草原的热爱!(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范唱)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我是草原小牧民》,你们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说出歌曲表达的快乐、自豪等情感) (二)探究 师:蒙古人不仅喜欢唱歌,还喜欢跳舞!老师教大家一个草原上的神奇舞蹈,叫筷子舞!(拿出一双筷子)别小看它,蒙古人可是用它跳出很多漂亮舞蹈的! 师:看,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示范筷子舞动作:简单的交叉敲击,脚位是前蹲后仰)学会了没? 师:好,大家一起跳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跳筷子舞) 师:现在,老师给这舞蹈变个小魔术,仔细看,变哪里了?(老师示范加入新的节奏,并用红色符号标出) 师:同学们真聪明!(出示节奏谱)咱们一起念一念新的节奏,我念前面的,你们念红色的!(师生互动念节奏) (三)示范 师:蒙古人不仅喜欢用筷子跳舞,还能用很多东西跳出不同的舞蹈呢!(展示蒙古族舞蹈图片) 师:大家看,这些舞蹈是不是很有特色?每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活力! 环节三:巩固延伸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这首《我是草原小牧民》好吗?(老师示范演唱,并引导学生演唱,注意表情和动作)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用动作来表现这首歌?(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动作) 师:你们编的舞蹈都很有创意!现在让我们一起唱起来,一起跳起来!(师生共同演唱,并表演舞蹈) 九、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学到了草原小牧民的热情与快乐!(鼓励学生谈谈学习感受) 作业: 课后回家,试着把这首歌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比如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音调,或者加上一些新的动作,让它更精彩! 十、设计意图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