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背景资料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军阀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皮靴 栓着 僻静 魔鬼 绞刑 残暴 匪徒 法庭 执行 暂时 宪兵 侦探 我会读 zhì bì jùn mó fěi zàn jiǎo tíng xiàn pì zhēn fá shuān xuē 互动课堂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都清晰的记住了哪些重要的时间点? 时间 事件 1927年4月28日 那年春天、才过了两天、第二天 4月6日的早晨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28日黄昏、第二天 李大钊被难 回忆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 回忆了父亲被捕的过程 写“我”看到庭审的过程 写全家得知父亲被害的消息后,悲痛欲绝 被捕前 被捕时 被提审 被害后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1 事件的结果:倒叙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32 33 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对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内容上:作者两次提到父亲遇难的日期,意在铭记这个日子,强化父亲遇害给作者带来的心理创伤,表现了作者对敌人的强烈憎恨,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父亲有哪些反常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常表现?写法上,反常对应的是哪种写作手法? 被捕前 党的机密文件 突出了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的紧张程度,同时也怕泄露党的机密,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女儿 3 4 5 6 对比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搜 忠于革命、保护关爱家人 7 对比 语言描写 坚定忘我,临危不惧、敢于担当、不顾自身安危的无私无畏 被捕时 环境描写 沉着镇定 8 9 10 11 动作描写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12 “我”内心的恐慌、恐惧 形势严峻 对比 13 14 15 16 17 18 对比 反动派 丑陋、凶恶粗暴 父亲 沉稳镇定、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被审时 20 21 22 23 肖像描写 在残酷的折磨下, 内心坚贞不屈 折磨、痛苦、煎熬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他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敌人又采用利诱的办法,许以他高官厚禄,但是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补充资料 课堂演练 圈画表现“我”观察父亲言行时心里状态的关键词句,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事件 关键语句 “我”的情感变化 被捕前 被捕时 被提审 被害后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不理解父亲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