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6414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99909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是相通的,细细品读,我们总可以透过山水花木读出作者追求人生至高境界的胸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古诗,感受一下这位诗人的大情怀。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意。 学习目标 2.抓住关键词,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意。 3.学习通过知人论世,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当宰相时,在北宋宋神宗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称作“王安石变法”。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则擅长说理与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情品读 知人论世 文末小结 登飞来峰(七言绝句)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把握节奏 2.以声传情 方法指导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情品读 知人论世 文末小结 学习古诗,需要透过字面去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和诗人对话,进而体会他的情感。那么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象出了什么画面?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情品读 知人论世 文末小结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 听说晨鸡报晓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 因为我身处塔的最高层上。 1.飞来塔: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出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2.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3.畏:害怕。 4.缘:因为 释义小助手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情品读 知人论世 文末小结 诗歌翻译三注意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2.要有合理的想象进行补充 3.语言力求优美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情品读 知人论世 文末小结 诗意的译读使我们体会到了诗的意境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颗驿动的心,那诗人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现在让我们进入品读环节,到这首诗的内容深处去寻找。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情品读 知人论世 文末小结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 夸张的修辞手法,是虚写,极言应天塔之高。 本句用“闻说”,写天刚破晓,在塔上就能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侧面烘托塔的高耸。 作用:这两句话通过写景,写出作者自己立足点之高,为下文议论抒情做铺垫。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情品读 知人论世 文末小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的前两句写景,极言塔高,是为了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研读第三、四句。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情品读 知人论世 文末小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千古名句,是这首诗最亮的点,那么它的独特魅力在哪里呢?让我们逐步地分析。 两个关键词:“浮云”、“最高层”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情品读 知人论世 文末小结 补充资料 汉 陆贾 《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思是说自己离开长安,抱负不得施展,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指代奸邪小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深层意:运用了“浮云”的典故,意思是我不怕奸邪小人挡住我远望的视线。诗人在这里面对“浮云”,果断的说“不畏”,表现了诗人的大无畏精神。 小知识点 用典:指诗词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诗句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好处:可以丰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韵朗读 诗意译读 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