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46884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互动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662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
  • cover
摆渡经典,对话古今 ———《经典常谈》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探索与选择性阅读:学生将通过浏览《经典常谈》的标题、目录及章节概述,初步构建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框架,并实践选择性阅读策略,聚焦关键章节进行深入阅读。 2.激发兴趣与提升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对经典书籍的浓厚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书中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3.合作批注与文化传承: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采用选择性批注的方式,共同解析书中精华,分享阅读感悟,以此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集体荣誉感与文化自信。 二、核心任务 《经典常谈》导读课的教学设计精心构建了一个核心任务———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甄选并深度赏析经典篇章”,这一任务设计不仅紧密贴合了新课标中强调的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理念,还巧妙地模拟了现实工作场景,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而言,学生需在本课学习中,首先明确任务目标,即作为栏目组的“经典推荐官”,深入《经典常谈》这部著作,依据个人兴趣与栏目定位,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批注技巧,记录关键信息、赏析亮点及个人感悟,以此为基础,完成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的撰写。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选择性阅读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还促进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最终,通过提交任务单的形式,学生不仅展示了个人学习成果,也为《典籍里的中国》栏目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见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三、名著学习任务 课段 课时安排 学习安排 导学课 1课时 消除隔阂,激发兴趣 推进课 3课时 深入阅读,梳理探究 提升课 3课时 前后统整,读懂读透 四、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策略:学生能够通过深入思考与小组讨论,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技巧,同时学会有效运用批注方法,以提升个人阅读效率与理解深度。 2.自主构建阅读框架:通过系统梳理与精心整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体系,学生能够自主地建立起对该书全面而清晰的阅读框架,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3.明确学习路径:在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将共同明确《经典常谈》名著导读课的核心任务、具体学习目标、详尽学习内容以及高效学习策略,从而确保学习方向明确,步骤有序,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五:课时重难点:能通过梳理与整合,完成经典选择性阅读任务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思辨标题 1.学习情境设定: 想象一下,《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莅临里水中学,本次特别节目的主题是“摆渡经典,对话古今”。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负责人,你正面临一个有趣的挑战:如何准确判断一本典籍的正确名称?是《经典常谈》还是《经典长谈》?“长”与“常”,这二字背后是否仅仅关乎篇幅的长短? 2.自主思考环节: 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两个标题的差异,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的“长”与“常”。 随后,PPT出示《经典常谈·序》中的关键段落:“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通过这段文字,明确《经典常谈》的核心含义:它关乎国学经典的普及与常识的传递,而非简单的篇幅长短。 3.深入解析,明确书名: 接着,PPT出示汪曾祺对《经典常谈》语言风格的评价:“渐归简淡,朴实无华,显示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以及书中《说文解字第一》章节中的“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