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5244

2016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运动学

日期:2024-05-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5807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2016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 cover
2016届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运动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点突破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三个基本公式:v=v0+at,x=v0t+at2,v2-v=2ax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2.方法技巧: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首先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例1】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赛跑的过 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审题指导: 规范解答: 解:根据题意,在第1 s和第2 s内运动员 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在第1 s和第2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由运动学规律得: x1=at,x1+x2=a(2t0)2 而t0=1 s 代数求得a=5 m/s2 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匀速运动 的时间为t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全程的距离为x,加速阶段的距离为x3,匀速运动的距离为x4,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x3=at,v=at1,x4=vt2,x=x3+x4 t=t1+t2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求得x3=10 m 反思总结: 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 【变式训练】 1.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 交通事故,全省各地开始了“集中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这是因为一般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所需的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0.5 s,易发生交通事故。 (1)下面为《驾驶员守则》中驾驶员的部分正常反应距离(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表格。请选取表格数据计算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 车速v/(km/h) 40 60 80 反应距离x(m) 5 7.5 10 (2)假设一饮酒后的驾驶员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距离某学校门前32 m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过马路,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2 s,刹车后,车做加速度大小为9.5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试通过计算说明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 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正常反应距离与速度成正比,即在表格所给的速度范围内,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相同 由v= 选其中一组数据代入,可得正常反应时间t0==0.45 s (2)v=72 km/h=20 m/s 反应距离x=v(t0+Δt) 代入数据得x=13 m 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v2=2ax1 代入数据可得刹车距离x1=21.05 m 因为x1+x=34.05 m>32 m 所以会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 (1)0.45 s (2)会 【考点突破2】: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例2】 动车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 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编成一组而成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10 s,通过第二个60 m所用的时间是6 s。则(  )21教育网 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 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 C.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 D.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 m 解析 设通过第一个60 m的平均速 度为v1,可以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5 s末的速度v1=,解得v1=6 m/s;通过第二个60 m的平均速度为v2,可以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13 s末的速度v2=,解得v2=10 m/s。由v2=v1+at得a=0.5 m/s2,由再接下来的6 s和前面的6 s,是连续相等的时间,则有Δx=aT2,即x-60=aT2,解得x=78 m。 答案 A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 方法 分析说明 一般公式法 v=v0+at,x=v0t+at2,v2-v=2ax,它们均为矢量式 平均速度法 定义式=对任何性质的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