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0954767
创新版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素养提升第四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__明清时期第11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版图的奠定(含答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1141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明清
,
时期
,
统一
,
多民族
,
发展
,
版图
探究点 拓疆守域———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对外关系 01史料实证———明朝的海禁与开禁 史料一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史料二 隆庆年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以上史料均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探究】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 试答: (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开禁的影响。 试答: 【通法悟道】 【史论形成】 明朝的海禁与弛禁 明朝海外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官方海外开放时期—转折时期—对民间社会开放时期。 (1)明初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明代所谓的海禁在大部分时期都是针对日本的带有经济制裁性质、经济封锁性质的贸易禁运、军事禁运。 (2)在明初官方垄断对外贸易的弊端暴露后,明中叶对政策进行了调整,平定外来侵扰后,转向对民间社会开放,海外政策完成了从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转移,即将官方层面的开放下移到民间层面的开放。 (3)从政策作用来说,明初的海外开放政策以及明后期的海外开放,造就了郑和等海上英雄人物,并引发明中叶社会内部的深刻变迁,显示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新的发展变化。这是中国直到明末海上力量并不落后于西方的最好证明。 02分析论证———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 史料一 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派驻的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史料二 经过康乾盛世,清代前期的有效管辖范围除18行省(兼有台湾)外,还包括有奉天、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六盟、喀尔喀蒙古各部、唐努乌梁海、新疆和西藏,是一个幅员广阔、疆界明确的统一多民族帝国。这些地区无论在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民族民俗等方面均各具特色,这就决定了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清朝突出强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使“因俗而治”方针在清代,特别是在清代前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焦利《经略边疆:清代治边之法的得失》 【史料导读】 (1)史料一反映明朝初年,继承了汉唐“守在四夷”、元朝重北轻南的传统政策;在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卫所的形式派驻军队驻守;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实行土卫双轨制。 (2)史料二反映清代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采取“因俗而治”的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清代是一个幅员广阔、疆界明确的统一多民族帝国,各地不同的特点决定了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清代“因俗而治”的治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边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8张PPT)(2025-09-20)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9-20)
河北省河北定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0)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35张PPT)(2025-09-20)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2期统练(开学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