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美术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0956973
2. 美丽的染纸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人美版(北京) (2013)美术三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8698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人美
,
三年级
,
美术
,
2013
,
北京
,
-2024-2025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美丽的染纸》教学设计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三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本课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并增强学生“以设计改善环境与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使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2.此课的设计,是在《色彩滴染》一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感受色彩的搭配之美。并在滴染的学习之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折纸和剪纸的基础,通过染纸的不同方法,创作出美丽的染纸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体现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美丽的染纸》是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该领域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设计和创作,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图片丰富: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染纸作品的图片,直观地展示了染纸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清晰: 教材中对染纸的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配有图片说明,方便学生理解和操作。 拓展延伸: 教材中还介绍了染纸的其他应用,例如:制作服装、装饰家居等,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艺术概念和技巧。 动手能力: 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迅速,能够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例如:剪纸、折纸等。 审美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初步形成,能够欣赏简单的艺术作品,并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学习兴趣: 学生对美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动手操作和设计创作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染纸的基本方法,掌握浸染、点染等技巧,学习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创作出具有对称美和装饰性的染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创造性地折法及色彩的搭配。 教学难点: 掌握浸染方法与装饰设计及空白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服装走秀视频,营造“服装面料展会”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带着自己设计的染纸图案作品参加展会呢?”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感受服装面料的美。 积极思考,表达参与愿望。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来欣赏 教师活动: 展示多种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其图案和颜色特点。 提问:“这些染纸作品在图案和颜色上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归纳总结:染纸作品具有对称美,色彩鲜艳,图案丰富。 学生活动: 观察作品,积极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举例说明染纸作品的特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染纸的魅力,发现染纸的特点是对称的。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二:我来折折 教师活动: 回顾之前学习的折纸方法,例如:对折、扇形折、螺旋折等。 提问:“你们还记得这些折纸方法吗?”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与染纸作品图案相匹配的折法。 组织学生进行“连连看”游戏,巩固折法知识。 学生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湘美版(2024)一上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田野》课件(22页)(2025-09-21)
湘美版 一上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田野》课件(11页)(2025-09-21)
湘美版(2024)二上 第一单元第3课《公交车上》课件(22页)(2025-09-21)
湘美版(2024)一上 第三单元第2课《我的太阳》课件(18页)(2025-09-21)
湘美版(2024)一上 第二单元第2课《葫芦娃》课件(13页)(2025-09-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