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名称 1.2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4课时) 课堂类型: 新课 □复习课 □习题课 □实验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 学习者 分析 1.2.1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学生在上节课中通过对传统发酵技术的学习能够理解获得单一菌种进行发酵是获得品质稳定的发酵产物的重要条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考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和筛选技术。本节内容除了要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借助视频、实际操作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正确操作,掌握真实条件下科研人员是如何做的?以此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就业选择兴趣。 1.2.2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通过前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培养的等知识,有较高的参与实验的热情,但由于刚刚接触微生物培养技术,缺乏实践经验,实验操作能力还有所欠缺,此外,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这一探究活动中完成设计实验方案、统筹规划实验流程、熟练应用技术、团队合作完成实验、评价实验结果等多个环节,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本班学生女生较多,实验操作能力较为局限,教师在分组环节需要下点功夫。 教学目标 1.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2课时) (1)概述培养基的营养构成、配制方法和无菌技术的原理、常用设备和方法; (2)尝试配制培养基进行酵母菌的纯培养,说明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操作要求,初步掌握无菌操作、倒平板和平板划线的基本技能。 2.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2课时) (1)阐明微生物选择培养的原理。 (2)能利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纯化微生物。 (3)能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显微镜计数法测定微生物数量。 (4)能举例说明通过调整培养基的配方,有目的地培养目标微生物,并尝试设计方案分离和计数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教学重点 微生物纯培养的基本操作要求,微生物选择培养的原理; 酵母菌的纯培养;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落实教学重点的方法: 问题驱动、问题串拆分 板书加深印象 播放实验操作视频+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 酵母菌的纯培养;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 板书知识点、教师播放实验操作视频、学生分组探究实践 教学资源 选择 教师用书、教材、题单、天天练 技术手段的使用: 电子白板、板书、多媒体 课时: 4 核心问题 怎样进行酵母菌的纯培养? 如何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教学过程设计【1.2.1 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第一课时】 问题情境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为什么传统发酵和工业发酵的产物参差这么大? 教师展示茅台酒和自己家里酿造的果酒图片,提问:茅台酒作为世界名酒,它的卖点就是酱香突出,没有辛辣刺激感,而且口感清纯。但是我们家里自己酿造的酒常常会有各种口味,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像茅台酒等这些工业生产的发酵产品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而且接种的是单一菌种,其中涉及的问题我们可以拆分为三个问题:如何防止发酵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如何保证发酵过程中菌种的纯化?如何控制发酵过程的进程?这也就对应我们第二节的内容,即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如何实现无菌技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如何实现选择培养?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如何对微生物进行数量测定? 让学生初步认识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重要性。 同时以第一节传统发酵技术为问题导入实现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情境统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并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微生物的类群有哪些呢? 在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之前,我们先来回顾总结一下微生物的类群有哪些?学生集体回答,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