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 1978年,安徽遭受罕见大旱,安徽省委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借地度荒:凡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可以借给社员种麦、种油菜,每人借三分地,并鼓励农民开荒多种,谁种谁收谁有,国家不征粮,不分统购任务。“借地度荒”的果断决定,突破了土地管理上的禁区。 ▲当年的安徽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 ▲大包干红手印契约 40年前,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岗村,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一年挣的工分只能分到百余斤粮食。经常闹饥荒,村民大多外出乞讨。 穷则思变,1978年冬,18户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按下分田到户的红手印。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状,那一张按满红手印的薄纸,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一、农村改革序幕的拉开 为何会是“生死状”? 反映出怎样的精神?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 ▲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前右一)在安徽农村调研 对于包产到户,从上到下都争论不断……反对者指责包产到户姓“资”不姓“社”,或担心它会冲毁集体经济、滑向资本主义。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分田包干到户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 ▲1981年,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在茅草屋农舍前合影 1979年,全队粮食总产量猛增到6.6万公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产量的总和;生猪饲养量135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油料1.75万公斤,相当于1960年到1978年的总和;向国家交售粮食1.5万公斤,是征购任务的10倍;交售油料1.25万公斤,是统购任务的80倍。 “小岗”模式 ——— 家庭联产 承包 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 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分田到户 土地使用权 自负盈亏 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特点: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1980年5月,邓小平在听取万里的汇报后,肯定了凤阳县包干到户的做法。9月,中共中央发出7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同意边远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中央的肯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 ▲邓小平和万里在安徽黄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与深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 影响: (1)激发了农民的热情,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 (2)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1983年,基本全国普及 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因为天气很热,工厂为采取降温的措施,打算买风扇、鼓风机,但是工厂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十一个政府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青岛电冰箱总厂员工自述 ▲青岛电冰箱总厂,资不抵债亏空147万元、整个车间没有一块玻璃是完整的 ①农村改革取得成功 ②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缺乏自主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员工自述 ①农村改革取得成功 ②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缺乏自主权 ③实行平均分配,员工没有积极性 ▲青岛电冰箱总厂(80年代)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1)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打破平均分配 ▲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