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对比、模唱等方法学会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对山歌这种体裁的音乐产生兴趣;了解并学会对唱、一领众和等演唱形式,并且能运用在歌曲演唱之中。 2.根据家乡特点,引导学生创编山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3.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喜欢上山歌这一音乐体裁,增进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中变换拍子的把握和气息的控制。 教具准备: 课件、歌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我想去桂林》,教师带领学生唱一唱动一动。 2、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上课前我们一起听了一首《我想去桂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想不想也去广西桂林游玩一下呢?好,让我们随摄像师的镜头,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 1. 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视频.师提问;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桂林的山美、水美人也美。说到人,在音乐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向大家介绍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刘三姐。∮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中的人物,她聪慧机智,歌如泉涌,有“歌仙”的美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首由刘三姐演唱的歌曲《心想唱歌就唱歌》,一睹歌仙的风采。∮ 2.看视频《心想唱歌就唱歌》 说说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对唱) 3.揭示课题 师:这种一问一答的即兴创编音乐体裁,我们把她叫做山歌,属于民歌体裁的一种。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近山歌” 4.师生互动,对山歌(解决歌曲部分难点)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刘三姐对山歌,我问你们答,注意老师问的什么旋律,请你用相同的旋律和老师对唱:∮ 哎,( )山水甲天下哎 ,甲天下? ( )山歌唱得好哎 ,唱得好? (对唱旋律采用《什么结籽高又高》的第一、二乐句) (2)音乐常识:对唱中第一小节“re”上的两个音乐符号。∮ A伸出手来跟老师比划一下,像什么认识波音记号及唱法,主音向上波动一个音符再快速回到主音。 B认识延长音记号及唱法,一般是延长原始值的一半,也可根据需要自由延长。 C师;说说在这个“哎”加入这两个音乐记号的作用 歌曲开头“哎”,加上两个记号的使用,更具呼唤性,呼唤对方来跟你对歌比赛,引起对方的注意。 三、学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 师:同学们在刚才对山歌中的表现真让老师满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原汁原味儿的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一齐欣赏,你能发现些什么吗?∮ 听完后学生回答(如开头 如一问一答) 教师讲解: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选自歌舞剧《刘三姐》,∮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编曲,音乐素材对来自广西壮族民歌,是一首活泼风趣、流传很广的歌曲。 ∮作曲家雷振邦(………………………………………………………..) 2.学习歌谱 ∮A仔细看歌曲的拍号,你能发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歌曲中四二拍、四三拍交替出现,我们把这种在一首歌曲中出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拍子,叫做“变换拍子” B师唱歌谱,请学生找出三拍子出现的地方,并在三拍子出现的时候尝试画拍。 C学生跟老师模唱歌谱,而后自己唱谱。 3.用“lu”模唱全曲 模唱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发声(注意口型准确,母音咬字要清晰) 4.生再欣赏,听哪里是和的地方, 师弹琴,在和的地方带入歌词演唱歌曲第一段 对学生演唱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特别是最后两句,1是手举起棒子准备敲芝麻,∮2棒子芝麻敲好了棒子慢慢落下用手势表示∮ 5.教师提醒学生加入换气记号,尝试演唱第二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