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家乡文化生活 ———了解贺州 贺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东与广东省怀集县、连县、连山县毗邻,北与湖南省江永县、江华县相连,西与桂林市接壤,南与梧州市相邻,介于北纬23°39'0"-25°09'0",东经111°05′0″-112°03′0″之间。截至2021年10月,贺州市共辖2个区,3个县,总面积1175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贺州市常住人口203.10万人。 贺州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之前,史书统称岭南为“交趾”,贺州属“交趾”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统一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贺州属南海郡。 秦末汉初,南海郡尉赵佗击拼象郡、桂林郡建立南越国,贺州属南越国辖制,南越国在贺州设封中侯国。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把岭南三郡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设交趾刺史部,贺州属苍梧郡。 三国时期,贺州属吴国辖制,黄武五年(226年),分苍梧郡,设临贺郡,治所设在今贺街镇。凤凰三年(274年)临贺郡改属荆州。 晋代,临贺郡属广州,永嘉元年(307年),改临贺属湘州,成帝时又改属荆州,永和二年(346年)再改临贺为县属零陵郡。义熙十三年(417年)撤湘州,重新设立各郡,贺州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在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改临贺属广州。宋明帝在泰始五年(469年)改临贺郡为临庆国,治所设在临贺县。齐朝建元二年(480年),将临庆国改为临贺国。梁朝普通元年(520年),武帝拆分临贺,设置静州郡,临贺之名不存在,陈朝的时候恢复临贺郡名。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临贺郡置贺州,辖临贺、冯乘、谢沐、封阳、桂岭、富川、荡山等县。除谢沐县治及部分县地在今湖南省境域,冯乘部分县地在今湖南省境域外,其余县均为今贺州市辖区。隋炀帝时期,废贺州,桂岭县改属熙平郡,封阳县改属苍梧郡,合临贺、荡山、富川三县为贺川县,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贺州,治所在临贺县,辖管原临贺郡六县。天宝元年(742年)改贺州为临贺郡,复置荡山县。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临贺郡为贺州。唐太宗李世民将全国分为十个道,昭平、富川县属岭南西道,贺州属岭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地方行政区划沿唐制。楚王马殷攻占贺、昭等州,贺州属楚。后汉乾祐元年(948年)贺州归南汉,贺州辖临贺、桂岭、冯乘、封阳、富川、荡山等6个县。 宋代,贺州属广南东路,大观二年(1108年),改属广南西路,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现今贺州市地域。 元代,地方政权设立11个行中书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升广西为行中书省,贺州属广西行省,领临贺、富川、怀集三县。 明初,改路为府或降府为州,废撤行中书省。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把临贺县、桂岭县并为贺州,管辖怀集、富川两县,属浔州府。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撤贺州,将桂岭、封阳、荡山合并改称为贺县,属平乐府,怀集归属梧州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永安州(蒙山),贺县、富川、永安州、昭平同属平乐府。 清顺治初,因明旧制设平乐府、梧州府。平乐府领1厅1州7县,即信都厅、永安州及平乐、恭城、富川、贺县、荔浦、修仁、昭平7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平乐民团区及其所属县并入桂林民团区。次年10月,平乐民团区复置,治所设在贺县,辖富川、贺县、钟山、昭平、蒙山、平乐、修仁、荔浦、恭城、信都、怀集等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广西实行行政监督制度,以民团区域为监督区域。平乐民团区改制为平乐行政监督区,治所在贺县八步。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广西将行政监督区改制行政督察区,平乐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