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第2课时《小河淌水》 【教材分析】 《小河淌水》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悠扬民歌》第2课时欣赏课。管弦乐《小河淌水》是作曲家鲍元恺的管弦乐作品《炎黄风情》第二组曲《云岭素描》中的第一首。乐曲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歌词所提供的时间(月夜)、空间(山下小河旁)为背景,用弦乐高音区的模糊音响模拟朦胧月夜,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的叮咚音响模拟小河流水。在这样的背景下,甜美的英国管和明亮的长笛先后唱出这柔美动人的旋律。当旋律转为全体弦乐齐奏时,低声部模拟“阿哥”,以放慢一倍的同一旋律热烈应和,把炽烈的爱情 之歌推向高潮。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段的高段,高段的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方面相对而言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并且能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同时也能把这个年龄段的个人思想融入到歌曲中,通过表现唱来表现出来,因此,在歌曲学唱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知云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征。 (二)艺术表现 能分析作品的情绪、旋律的特点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让学生明确歌唱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要树立歌唱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勤奋刻苦的训练才能获得美妙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分析作品的情绪、旋律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创新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云南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云南有哪些美景或名胜古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欣赏一下它 预设:欣赏 教师:云南有很多著名的名胜古迹:有路南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滇池、玉龙雪山、腾冲地热、九乡、建水、瑞丽江———大盈江、普者黑、阿庐等。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非常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歌风格的歌曲《小河淌水》。(书写板书《小河淌水》)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一)初步聆听,感受情绪 教师:首先听听这首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特点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或场景?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作品:管弦乐《小河淌水》是作曲家鲍元恺的管弦乐作品《炎黄风情》第二组曲《云岭素描》中的第一首。乐曲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歌词所提供的时间(月夜)、空间(山下小河旁)为背景,用弦乐高音区的模糊音响模拟朦胧月夜,用钢琴、竖琴、钢片琴的叮咚音响模拟小河流水。在这样的背景下,甜美的英国管和明亮的长笛先后唱出这柔美动人的旋律。当旋律转为全体弦乐齐奏时,低声部模拟“阿哥”,以放慢一倍的同一旋律热烈应和,把炽烈的爱情之歌推向高潮。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是一首即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云南情歌。歌词质朴自然,富有诗意,形象而又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青年女子阿妹对情人阿哥的一片深情。再次聆听音乐判断该作品由几个乐句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全曲共有五个乐句,建立在云南民歌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上。下面聆听引子部分,听听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你想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