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72855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检测-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105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化,单元,第三,答案,哲学,必修
  • cover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正式开启“月背征———。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二十年来,中国在人类探月科技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突破,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形成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我们要弘扬探月精神,因为它( ) A.诞生于中国探月工程的奋斗实践 B.凝结着我国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C.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2.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 ) A.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法论” B.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C.反映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 D.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 3.生僻字是传统文化的旧镜像,也构成了网络时代的新景观。“龙行龘龘”中的“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形容龙腾飞的样子。人们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将其挑选出来,用以表达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龘”字火出圈( ) A.体现了融通古今是文字创新的源泉 B.表明文化基因可在交流融合中传承 C.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D.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文化自信 4.近年来,我国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古籍再生性保护取得突出成果。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超过13万部(件),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的资源数量超过10.3万部(件),构建起一座中华古籍的数字网络家园。读者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对古籍进行全文影像阅览的同时,也可享受丰富的、专业的研究成果。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 ) A.能更好保存古籍承载的信息,延伸中华民族历史轴线 B.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广泛地传播 C.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使之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D.能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让更多人便捷地阅读古籍 5.从国潮IP来看,北有故宫,西有敦煌;从创意故事来看,森严的帝王行宫会在宫猫的代言下萌态出圈,六朝古都在不倒翁小姐姐抿笑牵手中穿越再现;从产品类别来说,可谓衣食住行样样精通……国潮正在全 球化语境下和现代化产业竞争中潮涌不息,并奔向更宽广的世界舞台,成为全人类共情中华文明的纽带。由此可见,国潮( ) A.获得新的生命力,取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互相成就 B.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地融入大众生活 C.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创新,塑造了中国气派 D.实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6.《礼记 礼运》开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这与马克思主义描绘的理想社会图景十分相似,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之后,中国人从一开始就能够自然接受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当时有人就直接将共产主义翻译成“大同主义”。由此可见( ) A.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B.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形态的革命理论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D.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提供沃土 7.“心心相融,爱达未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主题口号(见图)一经问世便惊艳了世界。其最大亮点是互联网符号“@”,形式独特而内涵丰富,非常具有未来感。它代表了万物互联,契合了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征,同时口号也表达各国和地区人民在亚运会大舞台上用心交融,互相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