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75865

【核心素养】统编版(五四制)12雪地里的小画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4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课时,第一,画家,地里,核心,五四
  • cover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和谐共生的追求。 2.语言运用:准确认读生字,掌握多音字“着”的正确读音和用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创造性表达,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文本内容,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4.审美创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课文相关的艺术作品,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并掌握“群、竹”等10个生字,能准确读出多音字“着”的不同读音。 2.正确书写“竹、牙、马”3个汉字,注意其笔顺和间架结构。 3.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多音字“着”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和用法。 2.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识别小画家及其对应的作品。 3.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文化自信)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轻柔的冬日背景音乐,同时展示一系列精美的雪景图片,营造出冬日雪景的氛围。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银装素裹的世界,是不是很美呢?今天,我们要 一起走进一篇描绘雪景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学生活动:学生被美丽的雪景吸引,纷纷发出赞叹声。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看到的雪景,或者分享一次难忘的玩雪经历。 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描述和分享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补充,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中对雪的赞美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信。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语言运用) 教师活动:首先,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然后,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讲解多音字“着”的不同读音和用法。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教师范读,并尝试自己朗读课文。在认读生字环节,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展示自己的认读成果。 师生互动:教师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对于发音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学习。 三、精读课文,提取信息(思维发展)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画画?它们分别画了什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小画家作品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师生互动:教师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朗读背诵,感受语言美(语言运用) 教师活动: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语音的抑扬顿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逐步达到流利背诵。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加入配乐或手势等辅助手段,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力。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朗读课文,尝试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在背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朗读或背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五、创意表达,培养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