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促织 蒲松龄 300多年前,在山东省淄川县,有这么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他不收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 新课导入 题解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据说他曾在书房外摆摊招待路人以搜集民间故事。“志”即是“记”,“异”指“异闻”。 题解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的题材与吕瑟《明朝小史》卷六“宣德纪”中的一段记载有关: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 蒲 松 龄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蒲家庄人。 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做塾师,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蒲 松 龄 作者简介 蒲松龄,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做了近40年的清苦塾师。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鲁迅曾评价蒲松龄的叙事特点 :“描写委曲,叙次井然。”“委曲”主要指情节起伏转折,“井然”主要指情节合乎逻辑。 “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鲁迅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课文字音 猾黠 迂讷 迄今 诣问 爇香 翕辟 遽扑 掭草 不啻 抢呼 藁葬 惙然 觇视 猪鬣 龁敌 俾入 厚赉 蹄躈 xiá nè qì yì ruò xī jù tiàn chì qiāng gǎo chuò chān liè hé bǐ lài qiào 结合文本,梳理情节 (痛斥官吏警戒天子) (因祸得福) (大起大落) (柳暗花明) (山穷水尽) (交代背景) 序幕/起因(1):朝廷征促织。 开端(2):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寻促织。 发展(3-4):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得促织。 高潮(5-7):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 结局(8):成名献促织得福。 尾声(9):作者评促织。 感知文本 思考: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梳理情节,完成下面的流程图。 故事始终围绕促织之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 议促织 征促织 寻促织 卜促织 得促织 失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 进促织 梳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说一说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何妙处? 征促织 寻促织 得促织 献促织 化促织 卜促织 斗促织 评促织 失促织 喜 悲 一波三折 悬念迭生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 宣德:年号 尚:崇尚,爱好。 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征:征收 征收赋税:①课、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②赋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故:本来 令:县令 媚:巴结 以:把 才:名词作状语,(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 因:于是 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