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03583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演唱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31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2课,演唱 我是草原小牧民
  • cover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 【课 型】表演课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五册第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 【表演对象】小学三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接受能力强,爱唱却唱得不够准确,也爱表现,不过却有着自律能力较低的特点。他们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有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本课中,我有意识加强学生律动节奏方面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士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2.能用活泼、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3.通过听、唱、舞蹈创编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歌曲表达的感情,用活泼、自豪的声音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对空拍,前倚音,附点等节奏的把握。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筷子、蒙古族头饰等。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法、游戏法、视觉图像法,对话法、听唱法、讨论法、音乐表演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大草原 1.师: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邀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大家想不想去啊?(想)那好,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伴奏音乐做骑马等动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就是帮助学生感受内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学生通过听、律动等形式。一定对蒙古族音乐风格有点感触,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寓教于乐,走进大草原 师:咱们跟着小红马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大草原呢?(播放课件)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呢? 找学生回答并模仿蒙古族的一些动作,骑马动作,扬鞭放牧,摔跤等。 (出示课件)介绍蒙古族乐器马头琴 跟着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是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许多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歌舞的兴趣,又能使孩子们积极展开想象,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关能力,达到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的文化相互融合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讲授新知,聆听感悟 1.初听歌曲 a.师:谁来说说和之前听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啊? b.师:是的,加了歌词更能体现出蒙古族小朋友对大草原的喜爱,他们的心情更加高兴了,对不对? 2.教师跟伴奏范唱 a.提问:刚才你们从老师的歌声当中知道歌词里讲了什么啊? b.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3.按照节奏朗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的准确性,并揭示课题。 四、学唱歌曲 1.教师弹琴,用“哒哒哒”模唱歌曲旋律。 2.(出示课件)教师讲解难唱的句子,让学生听辨有倚音和没有的区别,并加以练唱。 3.跟琴完整再模唱一遍,注意找到小马蹄“哒哒哒”的感觉。 4.接龙方式,填词演唱。 5.教师指导演唱。 6.学生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学习简单蒙古族筷子舞,表达快乐的情绪 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族人民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