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05841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冬雪《聆听 乘雪橇》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62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7课,冬雪
  • cover
《乘雪橇》 ———小学五年级第七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乘雪橇 学科 音乐 学段 高段 年级 五年级 相关领域 表现、识读乐谱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音乐情感培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指导思想,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理论依据: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乘雪橇》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色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心情。乐曲是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简短的引子后呈示了回旋起伏、轻快活泼的旋律,这是乐曲的主要主题: 在整首乐曲中这个旋律共出现了四次,每次出现都要反复一遍。复三段体的主部就是由这个性格热情的主题旋律与另一个活泼轻盈的旋律组成的单三段体。 乐曲中部的音乐先是用同音重复、节奏顿挫的旋律描绘马蹄的嗒嗒声和扬鞭催马的情景。继而又以连绵不断、逐层升高的音调表达人们心中酣畅愉悦的感情。 当第一部分主题再现时,用小号吹奏,力度增强,节奏作切分处理,使乐曲更富有爵士音乐的特征,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音乐的力度不断减弱,仿佛是雪橇载着人们的欢歌笑语向远方奔驰而去。 作品相关内容: 美国民间音乐———爵士乐 19世纪期间音乐是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开始,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这种传统与新居住地的音乐———大部分是声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爵士乐特点:爵士乐相较于其它音乐,其自身有很多独特之处:1)即兴演奏或者是演唱;2)运用布鲁斯音阶;3)爵士乐节奏的极其复杂性;4)独有的爵士和弦;5)独特的音色运用 复三段式:乐曲的基本形式之一。系三段式曲体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以上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等构成。其图式有A+B(a+b)+A等等。器乐曲中常采用此类曲式写作。 作曲家介绍———莱罗尔·安德森 (Leroy Anderson,1908~1975),美国作曲家、指挥家。早年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后来跟著名作曲家辟斯顿学习音乐。1930年曾担任大学管弦乐队的指挥。一度在波士顿通俗管弦乐队从事编曲工作。擅长创作轻巧的乐队小品,旋律流畅生动,内容通俗易懂,为广大听众所喜爱。说他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一位"亲子音乐"名家,一点都不过份,因为无数的美国小朋友都是透过他那些生动活泼的音乐,而开始爱上古典音乐的。1988年,美国音乐界人士把安德森选入"作曲家名人殿堂",表扬他对美国音乐杰出的贡献。1995年,哈佛大学也为了纪念他,而把哈佛乐队总部新建的大楼定名为"安德森乐队中心"。他的代表作有《号手的节日》、《打字机》、《蓝色探戈》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不很了解。因此,在安排学生活动时,主要结合我校五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大致分析。学生有一定音乐基础,对音乐要素的一般感知能力具备,但对复三段体结构和美国民间音乐没有知识储备。另外,学生对圣诞节这个西方节日有所了解,但对这部音乐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特点不熟悉,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