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彩波尔卡 教学内容: 2003版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都市变奏”《剪彩波尔卡》 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第七单元突出“变”这一特征,在丰富多彩的节奏和旋律中,让孩子们通过音乐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喜爱音乐,喜爱唱歌,从多种媒介中享受他们喜爱的音乐形式、音乐作品。 《剪彩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施特劳斯为一条铁路通车而创作的,又名《火车来了》。乐曲欢快流畅,表现了通车后人们喜悦的心情。全曲由三个主题组成。 乐曲一开始用短笛与长笛吹奏出短促的倚音和休止符模仿汽笛声,由轻渐强,由松渐紧,引出八分音符的同音反复,暗示火车启动后有规律地运行;在一段模仿火车汽笛声后,出现了第一主题。 第一主题为复乐段结构,由4个乐句组成,段落末,由降B 大调转入F大调,轻快的速度配上小提琴的演奏,使乐曲富有生气。在第一主题反复两遍后出现了第二主题。 这一主题也是复乐段结构,由于第二部分的扩充,变成了5个乐句,前3乐句的节奏完全一样。仿佛便捷的小火车在疾驰前进,又仿佛坐在火车上的人们愉快地哼唱着波尔卡。 在诙谐富有情趣的鼓点声中,乐曲进入到第三主题。 这一主题由八个乐句组成,前四个乐句的第一小节完全一样,后四乐句的第一小节也完全一样,形成了乐曲的规整性。接着乐曲又在隐隐你的汽笛声中回到第一主题。在反复两遍第一主题后进入第二主题,最后乐曲在简单明快、管弦乐常有的“X X”节奏中结束。 全曲轻松活泼,流畅欢快,是首富有趣味的短小波尔卡。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对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有了一定感知,并且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活泼,思维活跃,而且对音乐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欣赏中已出现《微笑波尔卡》音频的欣赏,因而学生对波尔卡的二拍子和情绪,已有了初步的印象。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听、唱、动等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音乐的热烈欢快情绪,享受开火车的乐趣。 2.能听辨音乐的节奏和力度变化,进行哼唱和体态律动,感知乐曲的结构。 3.能听音乐跟着老师画图谱,并能用学过的力度记号为乐曲标注,通过合作,用多种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 听辨乐曲段落,能用多种方式表现乐曲。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方式较准确地表现乐曲段落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彩色粉笔、纱巾、音乐符号、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车之声———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客人老师好! 师:今天老师远道而来,第一次给大家上音乐课,你们猜猜我是做什么交通工具来的呢?答案藏在音乐中,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主题1音乐) 2.听辨音乐主题形象———1听主题一 生:火车 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听到火车汽笛声,轮子转动的声音卡擦 师:对,这就是表现火车形象的一段音乐。今天我们就坐上这辆托马斯小火车,一起体验开火车的乐趣。 师:你能用动作来模仿火车轮子转动吗?(双手五指打开表示轮子,双臂转动起来。) 火车轮子转动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咔嚓 咔嚓)让我们一起将火车开动! 3.听辨节奏松紧———2听引子旋律特点。 师:你听,陈老师的这辆小火车哼着旋律启动了,仔细听,它的节奏是从宽松到紧密,还是从紧密到宽松的? 师清唱引子(加动作) 呜 O 呜 O 呜 呜 呜 呜 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 呜呜呜呜 生:宽松到紧密 师:当火车启动之后,火车轮子就全速转动起来了。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做。(跟音乐做动作,音乐1遍) 二、车之音———主题一 1.听辨节奏异同 师:这辆火车速度怎样?(很快) 乘上这么快的火车,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动、刺激、兴奋 师:陈老师的小火车心情也很激动,都唱起来欢乐的歌呢。 3听主题一2段。老师示范唱词,加动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