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阳花鼓》 教案 教学内容:《凤阳花鼓》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一课选自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情系江淮”。江淮地区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江淮音乐文化具有汉族南北音乐文化过渡与交融的特点,有独特的代表性,且流行在江苏的大部分地区,与江南音乐互生互补,相得益彰。这一单元内容,寄寓着深蕴的文化意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五声宫调、四四拍,结构为扩充了的一段体。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从第11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衬词“嘚儿”诙谐风趣。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分享,了解“凤阳花鼓”这一传统艺术,并产生对“凤阳花鼓”的学习兴趣。 2.通过聆听、分析,歌唱,能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熟练掌握切分节奏,了解“鱼咬尾”这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 3.能够用流畅的气息、和谐的声音演唱《凤阳花鼓》,唱准衬词,并尝试轮唱和二声部合唱。 教学重点:学唱《凤阳花鼓》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1. 师: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与大家共度美好的音乐时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小段歌曲,请你们听一听歌曲中一共唱到了哪些打击乐器?(师手执花鼓完整演唱歌曲) 2. (生回答) 3. 师:那你们知道我刚才演唱时用的打击乐器叫什么? 4. 生:(回答) 2、 花鼓介绍,传承经典 1.师:你们的知识面非常宽,你看这花鼓有几根鼓棒? 生:两根 师:所以它也叫双条鼓。它不光是一种打击乐器,更是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是江淮一带颇具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江淮花鼓历史悠久,据考证,明代就已有花鼓演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且形式多样。 如江苏“海安花鼓”。而我刚才演唱的就是来自安徽凤阳县的“凤阳花鼓”,凤阳花鼓是一种双人歌舞的形式,通常是一人敲小锣,一人打小鼓,两个人在一起边敲打,边歌舞。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请同学们完整的聆听歌曲的范唱,感受歌曲的形式? (观看相关图片) 3、 歌曲分析,自主探究 (听歌曲范唱,感知歌曲的节拍、速度说说带给你怎样的情绪。) 师:歌曲听完了,同学们能说一说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生:快乐的、欢快的 师:欢快的,你们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我也同意她的感受,还有喜庆的感觉,活泼的感觉。下面老师来演唱歌曲的主旋律部分,请你们听听,我在演唱时,用花鼓加入了什么节奏?你们能模仿敲出来呢? (出示歌曲的前四句,师演唱) 师:小耳朵听出来了吗?加入了什么节奏?你能来模仿一下吗? (请学生模仿) 师:请你们听听这个切分节奏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里? (师再次范唱主旋律) 师: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分别出现在哪里? (生回答) 师: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下面老师想和你们做一个接龙游戏,请你们演唱并敲击这切分节奏。我来演唱其它部分的旋律。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生接龙,师钢琴伴奏) 师:看来我们同学们都掌握了这切分节奏,下面请听老师再次演唱这段旋律,请同学们观察每句的末尾和下句的开头,有没有什么规律? (大屏幕出示歌曲的前四乐句。) 师:有没有发现? (生回答) 师:这个是我们传统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这种创作手法可以帮助我们同学在唱谱的时候能够快速的找到下一句歌谱的音高。不信,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我来唱前面一句的旋律,请同学们顺着我的结束音,找下一句的音高、并接下去,你们准备好了吗? 揭示“鱼咬尾”这一传统音乐结构: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