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比热容—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了解生活中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实例. 4.能根据比热容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热量计算。 知识集锦: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1.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_____的大小及_____变化的多少有关.根据生活经验还可猜想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_____有关. 2.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比较吸热能力强弱的方法:①相同条件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了_____的多少.实验时可对不同的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升温高的吸热能力_____;②还可加热使之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需要的加热时间长的吸热能力_____; (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_____法; (3)实验表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其_____及_____的变化有关,还与它的_____有关.物理学中常用_____来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比热容 1.定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_____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物理意义:比热容是描述不同物质_____能力的物理量.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_____. 4.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应用:(1)用_____作为冷却液;(2)用_____取暖;(3)对气温的影响,如: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 (三)热量的计算 1.热传递中热量的计算公式:Q=_____,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_____,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_____. 2.热传递中的吸热效率:η=_____,吸收的热量Q吸=_____,不计热损失则Q吸=_____. 自我检测 1.质量相同的A、B两金属块,把它们都加热到90℃,然后分别投入装有质量相同、初温都为10℃的C、D两杯水中,测量的结果:金属块A使C杯的水温升高了10℃,金属块B使D杯的水温升高了20℃。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热量损失。设两金属块比热容为和,则与的比值为( ) A.7∶3 B.3∶7 C.7∶12 D.12∶7 2.如图所示,现代家装中很多人都在家中安装“水地暖”,其管内使用热水为热媒传递热量,主要是利用水的( ) A.密度较大 B.比热容较大 C.沸点较高 D.凝固点较高 3.糖炒板栗是一种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炒板栗是通过_____的方式使板栗的内能增加;在炒板栗时常常往锅中放入一些细小的砂石,5kg的砂石温度从20℃上升到80℃需要吸收_____J的热量。[] 4.如图,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取暖用具———黑漆描金手炉。在手炉中装满热水后抱在怀中,便可取暖,这是利用了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手炉中装热水,是利用了水的_____较大。 5.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1)甲图中的错误是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两个烧杯中装入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 (3)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用_____来反应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利用图像可以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已知。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金属放出的热量等于水所吸收的热量,即 , 则 ① ② C、D两杯水的末温分别为 , 因两金属的质量相等,水的质量相等,故①比②得 则 故选B。 2.答案:B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故家中安装“水地暖”,管内使用热水为热媒传递热量,故B正确。 综上所述,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