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子动理论—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知识集锦: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质是由大量_____组成的. 2.分子是_____的微粒. 3.分子的_____很小,若将分子看成球型,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分子的_____很小,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10-26kg.由于分子很小,肉眼及光学显微镜_____看到分子. 4.分子虽然很小,但分子也不是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分子间存在着_____.若将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_____200ml.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____的运动. 2.扩散现象:由于分子运动,_____物质在相互接触时,_____的现象; 3.扩散现象表明了:(1)分子在做_____运动;(2)分子之间有_____; 4._____、_____、_____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_____有关; 5.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具有_____能. 6.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于静止液体中的花粉颗粒,发现花粉颗粒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布朗还发现颗粒越小现象越明显,其原因是_____. (三)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力和_____力,_____力和_____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由_____决定.(1)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_____斥力;(2)当d<r时,引力<斥力,表现为_____力;(3)当d>r时,引力>斥力,表现为_____力;(4)当d>10r时,_____; 甲 乙 丙 3.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意义:物质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其区别就在于三态中_____和_____不同.如图所示是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甲图表示_____态物质的分子,乙图表示_____态物质的分子,丙图表示_____态物质的分子. 4.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具有____能. 自我检测 1.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2.王老师在两片塑料板表面分别挤上水,随着两板逐渐靠近,两板上的水球合为一体,连成了一座“液桥”,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宣威火腿是云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可以闻到火腿的清香这是属于_____现象;一木块浮在水面,向水中撒入一些细盐,待盐溶化后,木块所受的浮力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端午节”期间,小明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粽子叶韧性很好不容易拉断,这可以说明物质分子之间存在_____力;家里到处能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运动。 5.(1)如题图甲所示,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做实验,能更快看到两瓶内气体颜色变得均匀,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 (2)如图乙所示,小明先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套针管的口子封住,发现水的体积很难压缩,这就间接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_____力。 (3)如图丙所示,先后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春天,柳絮飞扬,是柳絮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槐花飘香,是气体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秋天,黄沙扑面,是沙子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