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26068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单元《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389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单元
  • cover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案 一、教学内容: 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电影《刘三姐》片段,了解刘三姐以及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3.通过欣赏、演唱、表演、体验等方法理解和感受对山歌,激发学生对山歌的 喜爱,增强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民族意识。 三、教学重点: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2.感受和理解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喜爱。 四、教学难点: 歌曲旋律中个别乐句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五、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带领学生走近“对山歌”。 1、师: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欣赏几幅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广西看一看,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走进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播放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广西的自然风光】 师:老师之前有幸去桂林游览了一番,那儿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地杰人灵,出现了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刘三姐,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壮家人亲切的称她为歌仙,我想说到此时,同学们此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欣赏刘三姐的歌声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电影《刘三姐》中的片段,同时思考:表演者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师点击幻灯片,播放电影《刘三姐》对山歌视频片断。 师在生回答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对山歌”和“一领众和” 师:介绍“对山歌”的内容都是来源于什么?介绍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欣赏这一片断,让他们感受到这种演唱形式的特别,它不同于独唱,齐唱,合唱】 师小结:“对山歌”的内容是来源于我们生活常见的事物,并即兴编词演唱的,这样的形式就是山歌,今天,我们来学一学刘三姐,也来对一对山歌,请听刘三姐电影中的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 (二)、师新授《什么结籽高又高》,生学习“对山歌”。 1.师:听音乐,思考2个问题 (1)看乐谱,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没学过的音乐记号?(2)拍号和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2)歌曲中拍号四三拍和四二拍交替出现,叫做“变换拍子” (3)师检查上波音的唱法,及自由延长音的唱法。(一般的延长音唱原来时值的一半。这里做自由延长。唱四拍。指出开头哎,加上两个记号的使用,更具呼唤性,呼唤对方跟你跟你比赛对山歌,引起对方的注意。 2、再听音乐,学生哼唱第一段,学生找出难唱的句子。跟钢琴解决歌曲中难点、第一句合的唤气讲解(像小船浮在水面上一样)、最后两句的节奏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难点】 3、试着完整的跟琴演唱第一段(有问题解决)。 4、刚才我们了解到对山歌是一问一答的,刚刚我们唱的是问的部分,那我们来试试围绕这4种农作物回答这些问题,(分析歌词,找出第二段歌词)你们有答案了吗?下面,我来唱问题,请个别同学来说答案,那老师问,你们试着用同样地旋律回答我(跟钢琴)师唱问题部分,生唱学生部分。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配合演唱】 5、师:同学们学的真快,下面,我们完整的唱一遍,你们来“领”第一段,我来“和”第一段。第二段咱们交换。(跟琴) 6、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让我们完整地跟着钢琴把歌曲齐唱一遍。 7.师:那同学们发现没有,齐唱的演唱效果和“一领众和”的演唱效果一样吗? 师:“一领中和”的演唱效果更能体现出“对山歌”的热闹、愉快的氛围。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辨别,感受“一领众和”演唱氛围】 8、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练习演唱,可加上动作,请同学们挺泛唱,注意音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